/巴西目前的处境已经很难挽回了,卢拉除了喊叫,除了嘴硬之外,任何所谓的 “讲理”,在平等贸易和实力较量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美国自今年 8 月 1 日起对巴西输美商品加征 50% 关税,这一决定让巴西多个支柱产业遭受重创。橙汁、咖啡、矿产等大宗产品贸易首当其冲,飞机制造等行业也未能幸免。据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 7 月 16 日发布的报告,此举将导致巴西 GDP 下降 0.16%,出口锐减 520 亿雷亚尔,10 万人因此失业。美国是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 至 2025 年间,巴西对美持续呈现逆差格局,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分别累计产生 430 亿美元和 1650 亿美元的逆差。 在经济困境下,卢拉政府推出的 “巴西新工业” 计划也面临诸多挑战。该计划于 2024 年 1 月启动,目标是扭转持续数十年的去工业化趋势,预计总投资 3000 亿雷亚尔。然而,一年来的实施情况显示,尽管工业产值有所增长,但面临资金和技术双重短缺。部分媒体质疑其可行性,认为该计划难以在短期内见效。 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同样面临考验。尽管卢拉积极推动与中国、日本等国家的合作,签署了多项协议,但在与欧盟的贸易谈判中进展缓慢。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持续 20 多年,至今仍未签署。此外,美国的关税政策也对巴西的外交战略造成冲击,卢拉政府不得不重新调整贸易布局,寻求新的出口市场。 国内政治压力也在不断加剧。卢拉的支持率持续下滑,执政联盟对立法机构掌控力缺失,使得政府推出的个税免征与高收入增税等方案屡屡受挫。右翼保守派的《环球报》在社论中指出,此次征税将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过度的挑衅只会加剧双边紧张局势。 面对国内外的多重压力,卢拉政府的应对措施显得力不从心。经济上,高利率政策抑制了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外交上,难以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国内政治上,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力。巴西的处境愈发艰难,卢拉的喊叫和嘴硬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未来,巴西能否在平等贸易和实力较量中找到突破口,仍是一个未知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