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举行了电话会谈。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消息是,特朗普决定出席10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47届东盟峰会。实际上,美国总统已经缺席东盟峰会多年,此次决定出访是何原因?是否有意在马来西亚与中、俄实现元首会晤呢? 从背景看,美国与东盟的关系近年面临考验。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国家采取差异化关税政策,例如对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加征25%至40%的关税,导致东盟国家对美国的贸易政策产生不满。 2025年7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亚洲时,东盟国家明确表达了对关税被“武器化”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亲自出席峰会,意在缓和紧张关系,重新巩固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从战略层面分析,东盟地处印太核心区域,是大国竞争的关键地带。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断深化,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在2024年实质性结束,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 俄罗斯也通过能源合作和军事技术输出扩大在东南亚的存在感。美国若持续缺席东盟峰会,可能进一步削弱其在该地区的话语权。特朗普选择在此时重返东盟,旨在向外界展示美国对印太地区的“战略承诺”,并试图通过多边平台协调与东盟国家的立场,应对中国影响力的上升。 此外,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不可忽视。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以“美国优先”为口号获胜,其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更注重短期可见的成果。出席东盟峰会可以塑造其“积极外交”的形象,为国内政治加分。 同时,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国内面临压力,通过与东盟国家直接对话,他可能寻求在关税问题上达成妥协,缓解美国企业的压力。 关于是否有意在马来西亚与中、俄元首会晤,目前虽无官方确认,但存在现实可能性。从多边会议的惯例看,东盟峰会期间通常会安排领导人双边会晤。 例如,2025年7月的东盟外长会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已与中俄外长会面,讨论了俄乌冲突、南海局势等议题。这种高层互动为特朗普在峰会上的会晤奠定了基础。 从中国方面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202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6000亿美元,双方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特朗普若希望在贸易、技术竞争等问题上与中国直接沟通,东盟峰会是一个合适的场合。此外,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持续存在,特朗普可能试图通过多边场合向中国施压,协调东盟国家的立场。 俄罗斯方面,美俄关系在2025年有所缓和。特朗普与普京多次通话,讨论乌克兰问题及双边经贸合作。俄罗斯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虽不及中美,但通过能源出口和军事合作,与越南、印尼等国保持着密切联系。特朗普若希望在乌克兰问题上获得俄罗斯的配合,或推动美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在东盟峰会期间会晤普京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不过,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障碍。例如,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科技竞争等议题持续紧张,双方在峰会期间的会晤可能面临国内政治压力。俄罗斯则因乌克兰冲突仍受国际制裁,与美国的互动可能受到限制。此外,东盟国家普遍奉行“不选边站”政策,若中美俄在峰会期间的互动过于高调,可能引发东盟国家的担忧。 特朗普出席东盟峰会的核心目的是重塑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缓解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摩擦,并在多边场合与中、俄领导人进行战略沟通。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会晤安排,但从近期的外交动向和多边会议的惯例推测,特朗普在马来西亚与中、俄实现元首会晤的可能性较大。 这一行动既反映了美国对亚太战略的调整,也凸显了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博弈进入新阶段。未来,需密切关注峰会的具体议程和各方表态,以进一步验证这一推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