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中方做出新表态,击碎美方幻想,俄石油中国照买不误。美国说到做到,将购买俄罗斯石油可能遭受二级关税制裁的议题放入中美第三轮会谈,直接在明面上对我国发出严重警告。但中美第三轮会谈本就只关涉中美经贸往来当中的诸多事项,二级关税制裁实际并不在其列。 美国在中美第三轮会谈前,特意玩了手 “加塞” 的把戏。它硬是把针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关税制裁议题,塞进本应只谈中美经贸具体事项的谈判桌。 这么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借着会谈的场合,用关税大棒给中国的能源采购决策施压,摆出一副 “不按我的意思来就有你好受” 的架势。 但要知道,这场会谈的核心议程早就定死了。从贸易差额的调节到市场准入的协商,全是中美之间实打实的经贸问题。而中国跟俄罗斯买石油,那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交易,跟这轮会谈的主题八竿子打不着。美方非要把这事儿扯进来,说白了就是想制造一种 “由我说了算” 的压迫感。 不过,中国对这种伎俩看得透彻。会谈结束还没熬过 24 小时,中方就亮明了态度:哪怕真要扛着所谓的二级关税制裁,俄罗斯的石油,中国该买还是买。 这话一出口,等于直接给美方的幻想来了个釜底抽薪 — 他们以为能靠施压让中国在能源问题上让步,纯属打错了算盘。 从根本上说,中国对俄罗斯石油的需求,从来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刻在能源安全战略里的布局。要知道,中国作为全球头号能源消费国,每年烧掉的石油能绕地球好几圈。要让这台经济大机器转得稳,能源供应就得像扎马步一样,既稳又有后劲。 俄罗斯作为邻居,输油管道就铺在边境上,石油从开采到送达中国炼厂,成本比从中东绕马六甲海峡运过来低近三成,而且不管国际上刮什么风,管道里的油基本断不了。这种地理和基建带来的优势,其他供应方短期内根本比不了。 拿数据来说,2024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已经占总进口量的 22%,比五年前翻了快一倍。这不是谁逼出来的,而是市场自己算出来的结果。俄罗斯的油田能稳定产油,价格还比国际均价低 5% 到 8%。 中国的炼厂用它来加工成汽柴油、化工原料,成本降下去了,终端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反过来,中国每年稳定的采购量,也让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有了保底,双方这是各取所需,形成了实打实的利益纽带。 所以说,美方喊着要搞二级关税制裁,其实自己也没底。真要是实施了,中国从俄罗斯买的石油算上关税,价格可能会涨一点,但中国有足够的市场调节能力消化。可美国那边就不一样了。 中国的制造业要是因为能源成本上涨,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跟着涨价,美国超市里的日用品价格就得往上跳,老百姓的钱包又得瘪一块。前几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结果国内通胀飙升,最后还得自己取消,这种亏他们不是没吃过。 更关键的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石油合作,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贸易,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美国想靠单边制裁来插手,本身就站不住脚。 现在全球能源市场讲究的是多元合作,美国自己也从沙特、委内瑞拉买石油,凭什么就不许中国从俄罗斯买?这么双标,连他们的盟友都看不下去,欧盟不少国家私下里都在说,美国这是在破坏全球能源供应链的稳定。 当然,中国也不是只从俄罗斯买石油。沙特、伊朗、伊拉克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量也不小,同时还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 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放弃俄罗斯这条线。能源安全就像织毛衣,多一根线就多一分结实,少一根线就可能出个洞。俄罗斯石油就是这毛衣上很重要的一根线,绝不能让人随便抽走。 说到底,美方把二级关税制裁摆上台面,其实是暴露了他们对全球能源格局的误判。他们还以为自己能像以前那样,靠制裁和威胁就能让别的国家服软,却没看清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能被轻易拿捏的国家了。 中国的经济体量、市场规模和国际影响力,都决定了在能源采购这样的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会屈从于外部压力。 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单极说了算的时代了。美国要是真聪明,就该收起那些霸权手段,坐下来好好谈合作。要是还抱着施压的念头不放。 最后只会发现,中国买俄罗斯石油的脚步不会停,而他们自己的那些威胁,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的一块没用的膏药,除了让人看笑话,起不了任何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