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金圣叹被砍头时,他悄悄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有200两银票,你先砍我,钱就归你了!”刽子手听后大喜,这买卖可干,手起刀落,刽子手赶忙捡起纸团,然而打开后,大惊失色! 只见纸团上写着:“砍头,是最痛的刑罚;抄家,是最惨的遭遇;而我金圣叹竟莫名其妙地摊上这两样,真是奇了怪了!” 刽子手见状,不由得哈哈大笑,尽管他早已听闻金圣叹乃是狂放不羁之人,但是面对死亡依旧能镇定自若,豪放狂言,这样的人物实属少见,连终日以砍头为生的刽子手都啧啧称奇。 金圣叹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尤其擅长写些针砭时弊的文章,早年便以文笔犀利闻名江南。像他这样的才子,最好的出路莫过于考取功名,谋得个一官半职。 可金圣叹对功名毫无兴趣,是个离经叛道之人,在初次参加应试时,面对试卷上“西子来矣”(以西施为题)的题目,他刻意标新立异,给出了“开西城,则西子来矣!”的答案。 此答案是金圣叹对题目迂腐、作答死板的讥讽,不出意外,考官见他的试卷后勃然大怒,但随后转念一想,此作答也展现出金圣叹的才思机敏,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便破格录取。 应试差些名落孙山,并没有让金圣叹收敛起来,在随后的乡试中,他再次将戏谑文风表现的淋漓尽致。 面对乡试出自《论语》“四十而不惑”的题目,他提笔写道:“在荒山幽谷里,藏着万两黄金;在芦花飘白的水岸外,站着一位绝代佳人。” 考官见此答案只觉莫名其妙,遂质问其意义,谁料金圣叹竟做出了这番解释:黄金万两,是孔子四十而不惑的底气;有一美人,是不惑后的境界。 考官看来,金圣叹是在曲解儒家之道,当即驳斥他是“胡说”,直接废黜他这次的考试资格。 在之后的几次乡试中,金圣叹依旧保持“我行我素”的态度,他在试卷中暗讽明末官场腐败,暗讽统治者贪恋美色而不顾民生,甚至还交白卷附诗嘲弄。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八股文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他认为八股文的公式化写作,对有才华的人来说如同让其“猢狲演戏”,宁可落榜也不愿随波逐流。 如果说明末的朝廷的腐败还能让江南才子有针砭时弊的机会,那清军入关后的高压政策就禁止文人墨客对朝廷的任何暗讽和批判。 顺治十八年,新上任的县令任维初横征暴敛,盗卖官粮,因其后台强硬,有江苏巡抚朱国治包庇,对任何表达不满百姓都施以杖毙,弄得无人敢言。 在顺治驾崩时,金圣叹等苏州人士借机在孔庙聚集,用哭丧顺治的名义来控诉任维初的暴行,要求朝廷严惩。 可任维初和朱国治狼狈为奸,不仅不审理冤情,反而以“聚众倡乱”“惊动先帝之灵”的罪名将金圣叹等人逮捕。 金圣叹的行为罪不至死,但清廷正值顺治驾崩、康熙登基的朝局不稳时期,对江南人士的反抗极为敏感,于是将此案定性为“大不敬”。 清廷之后为震慑江南人士,将此案与“通海案”(勾结郑成功反清)并案处理,借题发挥扩大株连范围,将对不满清廷的人都施以严惩。 1661年,金圣叹等18名人士被判处“斩立决”,家产被抄,妻儿被流放宁古塔。 (为保证文章通俗易懂,本文已将金圣叹留下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信息来源: 人民网|《金圣叹:“你砍我的头,我逗你玩”》 文|饮用纯净水 编辑|南风意史
乾隆最悲剧的皇子,恰恰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嫡子”们。他两位皇后一共生了四个嫡子,三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