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子弹打光,被1200多名日军包围,生死存亡之际

趣史小研究 2025-08-30 02:01:30

1939年,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子弹打光,被1200多名日军包围,生死存亡之际,一个地主跑了过来,说:“我家有500颗手榴弹,还有1万发子弹!” 1939年,那时候的中国,真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咱们的八路军,装备差,底子薄,经常是“小米加步枪”,有时候连步枪子弹都得省着用。当时,由曾国华将军率领的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就像一把尖刀,插在山东德州陵县这块敌后根据地。 这支队伍,那叫一个能打。刚接连粉碎了鬼子两次大扫荡,把日伪军打得哭爹喊娘。鬼子能咽下这口气?立马就憋着个坏招。 一个叫安田的日军大佐,是个狠角色。他集结了1200多号日伪军,还拖来了4门步兵炮,悄悄地就摸了过来,目标直指第5支队当时驻扎的一个小村子——大宗村。 大宗村,小到在地图上你都得用放大镜找,也就六七户人家。但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一场决定生死的恶战,拉开了序幕。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从清晨到黄昏,战士们水米未进,连续打退了敌人几十次冲锋。枪管打红了,子弹眼瞅着就要见底。通讯员冲出去就没再回来,和上级的联系也断了。1200多鬼子,像铁桶一样把小小的村子围得水泄不通。 支队长曾国华也是身经百战的悍将,一看这架势,心里明白,今天恐怕要交代在这了。突围是唯一的生路,可敌人的机枪火力网密不透风,冲出去就是活靶子。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穿着长衫,年近七旬的老人跑到了阵地上,找到了曾国华。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大宗村的大地主,宗子敬。 说到宗子敬,那在当地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咱印象里的地主,是不是都得是黄世仁、周扒皮那样的?但宗子敬,是个例外。他家祖上经商,家底殷实,但他为人却相当厚道,乐善好施,灾荒年景开仓放粮是常有的事,在十里八乡口碑极好。 日本人来了,烧杀抢掠,宗子敬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八路军来到村里,秋毫无犯,还帮老百姓干活,他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打心底里佩服这支队伍。 所以,战斗一打响,他就主动组织村民撤离,让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他还把自己家那个高墙大院,当地人称“保险院”的祖宅让了出来,给八路军当核心阵地。这院子,墙高院深,易守难攻,简直就是个天然的堡垒。 可再坚固的堡垒,也顶不住子弹打光啊。 看到战士们陷入绝境,宗子敬急得团团转。他找到曾国华,劈头就问:“首长,还有啥难处?我这把老骨头没啥用了,能出份力,死了也值!” 曾国华看着这位老人,眼里全是血丝,叹了口气:“老先生,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弹药。要是子弹管够,我能把这帮狗娘养的打回老家去!” 谁知,宗子敬一听这话,眼睛瞬间就亮了。他一拍大腿,急切地说出了那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 “首长,别的我没有,但是弹药,我家有!我家有500颗手榴弹,还有1万发子弹!” 在场的所有战士,耳朵都嗡地一下,简直不敢相信。这年头,子弹比金子都精贵,你一个地主,哪来这么多“硬通货”? 宗子敬也不多解释,领着几个战士就往自家地窖跑。打开地窖,所有人都惊呆了——十几个大木箱,整整齐齐码在那。打开一看,崭新的三八大盖步枪、锃亮的中正式步枪子弹、还有一颗颗攥在手里沉甸甸的手榴弹。 原来,宗子敬深谋远虑,天下大乱,他早就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囤积军火,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保境安民。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这些东西,放在我手里是死物,交到八路军手里,那就是打鬼子的利器!” 这批军火,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不,是火线续命! 战士们的眼睛都红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激动。有了这批“及时雨”,整个部队的士气瞬间拉满。机枪手重新吼叫起来,投手榴弹的战士把一颗颗“铁西瓜”精准地扔进敌群。 战局,瞬间就被扭转了。 凭借着宗家大院的坚固工事和这批宝贵的弹药,第5支队硬是扛住了日军一轮又一轮的疯狂进攻,死死地把安田大佐的部队拖在了大宗没有阶级之分,只有同仇敌忾的中国人。 宗子敬的行为,在当时,就是一种超越了个人利益和阶级属性的伟大选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把这个故事放到今天来看,意义就更深了。现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我们每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有时候,一些声音会有意无意地制造对立,撕裂共识。但回看历史,在国家面临危亡的时刻,正是千千万万像宗子敬这样的普通人,商人、农民、学生、地主……他们放下了彼此的身份差异,用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凝聚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种精神,到今天依然是咱们最宝贵的财富。从抗震救灾时蜂拥而至的志愿者,到国家重大工程里默默奉献的建设者,再到国际上维护国家尊严的每一个普通人,这种根植于血脉的团结精神,从未改变。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