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康安说历史 2025-09-01 17:32:11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时间差不到48小时。 德国人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的工业命脉有多依赖中国稀土。德国原材料署的报告写得明明白白,2023 年德国进口的 5200 吨稀土中,71% 直接来自中国。 在深加工领域,这个比例更是高达 93%。没有这些关键材料,奔驰宝马的发动机无法运转,巴斯夫的化工厂得停工,就连净化汽车尾气的催化剂都造不出来。 可德国经济部似乎选择性遗忘了这份依赖。他们在叫停收购的声明里大谈 "国家安全",声称交易 "对德国公共秩序或安全构成真实和严重的危险"。这种说辞听起来耳熟,去年他们用几乎一样的理由否决了另一起中企投资。 被泼冷水的中企没做错任何事。按照德国《对外贸易条例》,收购案早已完成申报。双方团队熬夜加班了近一年,尽职调查做了厚厚几大本。就等着默茨访华期间,给中德经贸合作添个好彩头。 默茨这次带着庞大的企业代表团访华,算盘打得噼啪响。德国工业联合会早就放话,希望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管制,确保供应链稳定。他们一边担心中国 "卡脖子",一边又对中企的投资设下重重关卡。这种既要又要的操作,把 "双标" 玩成了外交艺术。 更讽刺的是,德国政府口中 "关乎国家安全" 的芯片技术,不少还得靠中国稀土才能生产。没有稀土永磁材料,高精度芯片的制造设备都无法运转。他们一边心安理得地用着中国稀土,一边又把中企挡在技术大门外。 德国企业界已经发出不满的声音。之前有家被否决收购的德国公司老板直接放话,要把政府告上法庭。他直言不讳地说,公司 28 年都没接到过国防订单,怎么突然就成了 "军事技术供应商"?这种随意的政治定性,正在吓跑国际投资者。 默茨政府显然没吸取教训。他们忙着修订《外国贸易条例》,把审查范围从国防军工扩展到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表面上是防范风险,实际上是给正常的商业合作套上枷锁。 中国企业不是没给过德国机会。立讯精密花了 80 多亿收购德国莱尼集团,就是想把先进的汽车线束技术引进来。中企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还有全球产业链资源和智能制造经验。可这些善意,似乎总被解读成威胁。 德国人该好好算算这笔账。他们每年从中国赚走几百亿欧元的汽车和机械订单,却对中企的合理投资处处设限。这种 "只许州官放火" 的做派,正在消耗着中德经贸的互信基础。 默茨在出发前还大谈 "坚持开放互利,促进公平贸易"。话音未落,国内就用实际行动打了脸。这种言行不一的操作,让随行的德国企业家们脸上无光。他们比谁都清楚,失去中国市场和投资,德国经济复苏将更加艰难。 中国稀土还在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这些珍贵的资源,本应成为中德合作的纽带,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德国政府如果继续沉迷于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要知道,中国企业的投资不是求来的,而是基于互利共赢的选择。当德国忙着筑高墙的时候,其他国家正伸出双手欢迎中企到来。这种短视的政策,只会让德国在全球产业链中越来越边缘化。 默茨的飞机终于降落在北京。舷窗外,中国的稀土还在默默支撑着德国工业的运转。希望这次访华,能让德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施舍,而是相互尊重的结果。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再多的稀土也焐不热冰冷的保护主义之心。

0 阅读:114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