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三年重阳节,汴京皇宫里正摆宴席。歌舞升平中,突然“啪嗒”一声——宰相寇准那标志性的银须,直接栽进了羹汤里!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这场景太尴尬了,谁能想到一国宰相的胡子居然泡汤了? 就在寇老爷子自己都愣住的当口,只见参政丁谓一个箭步上前,竟用自己的玉笏托住那绺滴着汤的银须,又掏出绢帕轻轻擦拭。那动作温柔的,比伺候亲爹还周到。 “寇公这须髯沾的不是羹汤,”丁谓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是咱们大宋的雨露恩泽啊!” 寇准冷哼一声抽回胡子:“丁参政这手法,宫里嬷嬷都比不上。”这话里的刺,在场的人都听出来了,可丁谓居然面不改色,照样笑得像朵花。只有坐在角落的曹玮注意到,丁谓缩回袖子里的手攥得死紧。 谁能想到,才过了半年,澶州突然地震。丁谓半夜三更敲开宫门,怀里揣着一沓“罪证”。 他跪在真宗面前,抖开寇准的诗稿:“陛下您看这句‘欲把北斗斟沧海’,分明是埋怨朝廷没收复燕云十六州;还有这句‘醉踏金銮笑冠冕’——金銮殿的台阶可是您澶渊之盟后赏他的,这不明摆着嘲讽您吗?” 真宗的手指抖得跟秋风里的叶子似的。得,这下寇老爷子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后来寇准被贬到海南岛,在瘴气弥漫的日子里,收到旧部悄悄寄来的邸报。看着丁谓拜相诏书里“忠贞贯日”四个大字,老爷子正拿着树枝在沙滩上画卦象。 海浪打过来,淹没了刚写好的“亢龙有悔”。寇准突然笑出声,指着汹涌的波涛对身边小童说:“瞧见没?这浪头像不像当年那碗泼在我胡子上的羹汤?” 小童懵懂地摇头,只见老人把邸报丢进火堆,青烟扭扭曲曲地升上天,活像某个佞臣折腰献媚的影子。 多年后,当丁谓自己也遭贬官,流落天涯时,寇准却在雷州听到不少关于丁谓的轶闻。 说来也怪,那老对头虽然人品不堪,为官却真做了几件实事——重修汴河堤坝让两岸百姓免于水患,整顿漕运后京城的米价竟便宜了三成,就连他主持编纂的《农田水利法》都在各地推行得红红火火。 某个雨夜,寇准摩挲着弟子新送来的水利图,忽然对侍从笑道:“丁谓这人啊,就像那碗泼在我胡子上的羹汤——看着油腻恶心,可细品起来,里头到底还是有点真材实料的。” 侍从讶异:“相爷不恨他了?” 老人望向窗外潇潇夜雨,良久才道:“恨归恨,可江山社稷这桌宴席,光有清汤寡水不够,有时也需要几碗油腻腻的羹汤啊。” #丁谓是奸臣还是忠臣# #溜须宰相丁谓#
天禧三年重阳节,汴京皇宫里正摆宴席。歌舞升平中,突然“啪嗒”一声——宰相寇准那标
历史破局者
2025-09-02 04:22:52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