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新兵孙占鳌离奇失踪,三营长知道后,脸都绿了。等他回来时,团长却

历史脑洞 2025-09-03 23:01:32

1952年,志愿军新兵孙占鳌离奇失踪,三营长知道后,脸都绿了。等他回来时,团长却非常激动:“这小子立大功了!” 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就有这么一位,新兵孙占鳌离奇失踪,三营长知道后,脸都绿了。等他回来时,团长却非常激动:“这小子立大功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952年,那会儿抗美美援朝战争打到了最较劲的阶段。大名鼎鼎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在当年10月爆发的。咱们今天要说的故事,就发生在上甘岭战役的前夕,可以说是大战前一个至关重要的“序曲”。当时,为了拖住准备增援上甘岭的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咱们志愿军第40军119师接了个硬任务:在大德山一线,给我死死地钉住敌人! 孙占鳌,就是119师357团的一个新兵。他所在的团,由悍将朱玉荣带领,驻守在大德山东面。眼前有个钉子,叫坪村南山,是美军设在咱们阵地前沿的一个突出部,像一把尖刀插过来,不拔掉它,咱们的侧翼就时刻暴露在危险之下。团长朱玉荣下了决心:干掉它! 作战方案紧锣密鼓地制定,部队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了。三营长火急火燎地跑来报告:“团长,7连10班的战士孙占鳌,不见了!”更要命的是,孙占鳌把他的冲锋枪和几颗手榴弹也一并带走了。 这话一出,指挥部里空气都凝固了。大战在即,一个士兵带着武器失踪,最坏的可能是什么?投敌!三营长急得脸都发绿,但他拍着胸脯保证,孙占鳌这娃平日里老实本分,绝不是那样的人。可人去哪了呢?团长朱玉荣心里也打鼓,作战计划都得先停下,全团连夜分头去找。 第二天清晨,消息传来,孙占鳌自己回来了。三营长是又气又喜,先把人给结结实实地训了一顿。他跟团长朱玉荣汇报说:“搞清楚了,这小子是急着想立功,昨晚一个人摸到对面162高地,想抓个俘虏回来。结果阵地上没人,就顺手拎回来一部电话和几个美国罐头。” 听完汇报,朱玉荣起初也觉得这小子简直是胡闹。可转念一想,他突然抓住了话里的一个关键信息:“阵地上没人?” 这可是个天大的事!朱玉荣立刻把孙占鳌叫到跟前,没有批评,而是让他把昨晚的经历原原本本地、一五一十地全部说出来。孙占鳌本来以为要受大处分,见团长亲自“提审”,心里七上八下的,就把自己怎么摸上阵地,怎么发现碉堡里空无一人,连罐头都没吃完的细节全说了。 朱玉荣越听眼睛越亮,最后猛地一拍大腿,对着还有些发懵的孙占鳌,激动地说道:“你小子,立大功了!不过无组织无纪律是事实,功过相抵,这次就不处分你了!” 团长的兴奋不是没来由的。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条准确的情报,价值千军万马。他立刻意识到,美军可能存在夜间撤出前沿阵地,清晨再返回的防守漏洞。这在当时,对于经常利用夜战优势的志愿军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朱玉荣马上安排侦察排,趁着夜色再去摸排。结果证实了孙占鳌的发现:驻守“162高地”的美军,果然是每晚7点左右撤走,第二天凌晨4点再回来。 这情报太宝贵了!朱玉荣当机立断,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迅速成型。他命令孙占鳌所在的7连,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摸上162高地,就地设伏,等着敌人自投罗网。 8月17日半夜,7连的战士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空无一人的162高地。凌晨4点,天蒙蒙亮,美陆战一师的一个排,果然晃晃悠悠地回来了。等到他们走进伏击圈,7连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埋伏的机枪、冲锋枪同时开火,三营的迫击炮也朝着美军的后援路线一顿猛砸。这帮美国兵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几乎被全歼。 162高地,就这么被我们轻松拿下。 当然,美军不会善罢甘休。天亮后,疯狂的反扑开始了。飞机、坦克、大炮,把整个山头都犁了一遍。守卫阵地的12班伤亡惨重,孙占鳌所在的10班作为预备队,立刻冲了上去。 孙占鳌和他的同乡张义,像两把尖刀,带头冲在最前面。炮火中,战友们一个个倒下。美军的炮弹把阵地上的土都烧红了,最后,整个高地上,还能动的只剩下孙占鳌和张义两个人。他们浑身是伤,躲在弹坑里,一边互相包扎,一边收集牺牲战友的弹药。 炮击刚停,美军的步兵就潮水般涌了上来。双拳难敌四手,激战中,孙占鳌胸口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看到同乡倒下,张义双眼赤红,端起枪向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随后也身中数弹,倒在了阵地上。 他们的牺牲,为后续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到10月26日黄昏,357团以162高地为依托,连续攻克了周边数个高地,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战后,孙占鳌和张义被追记一等功。

0 阅读:37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