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爆非核氢弹对全世界会有什么影响?这么说吧,上午把非核氢弹扔到美国,下午就能在华盛顿种上粮食。 这个说法并不是夸张的段子,而是源于中国科研团队近期公布的一项全新技术成果。 它的核心是一种氢基爆炸装置,外界称之为“非核氢弹”,这种武器的出现正在搅动国际军事和政治格局,因为它不仅威力巨大,而且几乎没有使用后的污染风险。 这种装置的关键点在于氢化镁,作为一种固态储氢物质,它在被点燃的时候会迅速分解出氢气,氢气与氧气接触燃烧后,能够形成一个温度高达一千摄氏度的火球。 和普通炸药相比,这个火球能够维持两秒多,而TNT一般只在极短的一瞬间爆炸就结束,持续时间拉长意味着杀伤效果成倍提升,但不同于传统炸药依靠冲击力,它的威力主要来自高温灼烧。 对钢筋混凝土的破坏有限,却是装甲车辆、无人机、雷达天线这些装备的克星,因为这些材料熔点基本不超过六百度,直接就会被烤化。 同样重要的是,它不会留下核爆产生的污染物,整个反应的残余物只是氧化镁与水,这两种东西对环境没有危害,所以才会有人说“扔完就能耕种”。 一旦应用到战场,对于防护能力差的目标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却避免了长期生态灾难。 比如美国最有代表性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其舰桥和桅杆大量用铝合金制造,面对如此高温,直接就会熔化,战舰关键设备报废,而钢制船体虽然能撑住,却已完全失去战斗力。 这种武器的另一大特点在于低成本,氢化镁生产运输安全性高,又便宜得多,这意味着它并不是只能高精尖部队少量装备,而是完全可能规模化量产。 到了这种程度,这种武器甚至能从“战略稀缺资产”变成能反复使用的“战术常备品”,吸引力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它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已经逐渐显露,俄罗斯方面指出,这类武器恰好不受当前国际公约限制,却拥有超过云爆弹的威力。 对美国而言,问题更加严重,美国全球军事基地遍布海外,而大部分武器装备,轻装甲车、无人机、通信雷达等,都属于容易被高温毁伤的类型。 在这种武器出现之前,美国还能依靠核武器优势维持战略平衡;一旦它普及,常规军事装备的优势将大大削弱,整个安全体系面临挑战。 在战略层面,这种爆炸装置在杀伤力上接近小型核武器,却完全没有核污染带来的政治和道义压力,它就在核与常规之间开辟出一条新道路:既能威慑又能实际使用。 可以说,它让常规武器的上限被拉高,重新塑造了军事对抗逻辑,未来的大国关系,或许会从过去依赖核恐惧的对峙,转向依靠这类高温精确打击来形成威慑。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