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活着也太遭罪了!2025年,京东原副总裁蔡磊已经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话也不会说,腿也不能走,饭也不能嚼,手,胳膊,腿,脚都不能动弹了,生活状态完全像一个生病卧床的老人,饮食起居全靠人照顾。 2024 年深秋,北京某医院的病房里,蔡磊躺在病床上,目光专注地盯着眼前的眼动仪屏幕。 屏幕上的光标随着他的视线移动,逐字拼凑出对渐冻症新药研发方案的建议:“患者样本需扩大至 500 例,重点监测神经肌肉传导数据。” 这是他当天参与的第二场线上会议,从早晨 9 点到下午 3 点,仅靠眼球转动,他已输出了近 2000 字的专业意见。 一旁的段睿轻轻帮他调整枕头高度,递过一杯温好的营养液,动作熟练得像刻进了肌肉记忆,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五年。 时间拉回 2020 年春天,段睿在笔记本上写下密密麻麻的照护笔记,最后一页却被泪水晕开了字迹。 那天她第一次尝试给蔡磊插胃管,反复练习了十几次,还是没能成功,蔡磊疼得额头冒冷汗,却轻声说:“没事,再试试。” 深夜,等蔡磊睡着后,段睿躲在阳台哭了很久,手机里还存着她辞职前作为律师的胜诉判决书,那时的她穿着职业装,眼神锐利自信,与如今围着围裙、满手药膏味的自己判若两人。 她翻出医生推荐的照护手册,在扉页写下:“他不能动,我就是他的手和脚。” 此后三个月,她每天跟着护工学习翻身、拍背、吸痰,甚至自己模拟患者姿势,感受哪个角度最舒服,笔记记满了 3 本,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2022 年,蔡磊和段睿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发起 “渐冻症患者互助计划”。那时蔡磊已全身无法动弹,只能通过眼动仪逐字敲定计划细则,段睿则负责联系患者、对接医院。 他们搭建了一个线上数据平台,鼓励患者上传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短短半年就汇集了全国 1200 多名患者的信息。 有次,一位浙江的患者家属联系他们,说当地医院没有渐冻症专项护理床,段睿立刻协调北京的医疗资源,还帮忙申请了公益基金补贴。 蔡磊通过眼动仪对段睿说:“我们不能只顾自己,要让更多人少走弯路。” 鲜少有人知道,蔡磊团队推动的 “渐冻症患者数据共享平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民间渐冻症数据库之一。 2023 年,他们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团队合作,通过分析平台上的患者数据,发现了两个与渐冻症发病相关的新基因位点,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方向。 蔡磊用眼动仪打出:“我不想只做病人,我要做研究者。” 为了筹集研发资金,他甚至卖掉了北京的一套房产,段睿全力支持:“钱没了可以再赚,可研发机会不能等。” 如今,蔡磊的病情仍在缓慢进展,但他的研发工作从未停止。每天早上,段睿会帮他调整好眼动仪,把当天要处理的邮件、会议日程整理成简洁的表格,方便他快速浏览; 下午,她会读最新的医学论文给蔡磊听,遇到专业术语,就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晚上,两人会一起看电影,蔡磊通过眼球转动选择影片,段睿则靠在床边,像普通夫妻一样讨论剧情。 有次看到电影里主角说 “活着就有希望”,蔡磊突然用眼动仪打出:“我欠你太多。” 段睿握住他的手,贴在自己脸上:“你活着,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而且,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扛。” 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努力正在推动社会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注。 2024 年,国家卫健委将渐冻症纳入 “罕见病专项护理试点”,北京、上海等地开设了渐冻症护理门诊,医保对相关护理设备的报销比例提高到 70%; 段睿参与制定的《渐冻症家庭照护指南》,也被纳入全国护理人员培训教材。 2024 年 10 月,蔡磊团队参与研发的首款渐冻症候选药物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首批 200 名患者已开始用药。 段睿在患者群里分享这个消息时,群里瞬间刷满了 “谢谢蔡总、段姐” 的消息,有人发来了患者用药后手指能轻微活动的视频。 那天晚上,段睿给蔡磊读这些消息,蔡磊用眼动仪打出:“你看,我们没白努力。” 段睿笑着点头,帮他擦去眼角的泪水。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像一束温柔的微光,照亮了这条布满荆棘却满是希望的路。 如今,蔡磊仍在每天坚持工作,眼动仪成了他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也成了推动药物研发的工具;段睿则一边照顾蔡磊,一边继续运营互助计划,还在筹备一本关于渐冻症照护的书。 他们的故事,早已超越了 “不离不弃” 的爱情叙事,成为一面镜子:既照出了罕见病患者家庭的艰辛,也照出了个体抗争与社会支持结合的力量。 正如段睿在一次公益演讲中所说:“我们不需要同情,我们需要的是机会,让患者有药可治,让照护者有支持可依,让每个努力活着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信源:封面新闻 2025-09-24 12:37·蔡磊妻子:蔡磊的近况“很不好了
这样活着也太遭罪了!2025年,京东原副总裁蔡磊已经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话也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25 16:43:13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