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日军2000兵力趁着过新年,在武家湾包围了2团,团长却下令不准开枪,日军以为可以得手,不料,日军攻入武家湾后,八路军却消失无影无踪,而且在山谷里面躺着有过百名日军的尸体。 萧思明1914年生在江西永新县一个普通农民家,从小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巴。1929年他加入儿童团,当上队长,那时候才15岁,就开始帮着组织村里小孩站岗放哨。1930年,他直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还加入共青团,干起革命来劲头十足。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就扎根在队伍里。1937年3月,他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学了军事知识,准备打鬼子。 土地革命战争那几年,萧思明从基层干起,先在红3军团第9师第26团当战士和文书,负责写写画画。接着升到第9师政治部组织科青年干事和科长,管着年轻人思想工作。后来又当第9师宣传科宣传科长和宣传中队长,帮部队鼓劲。换到第1师第2团卫生队文书,处理医疗记录。再升第1师第1团侦察参谋,出去探敌情。第1师总部通信主任和侦察参谋,负责联络和情报。最后当上第1师第1团参谋长,协助指挥战斗。他参加中央苏区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东征西征,一路吃苦,积累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思明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第2营副营长和营长,带兵打仗。第1独立师第2团和第3团副团长,帮着团长出谋划策。第4纵队第11支队第2团团长,第33支队和第34支队支队长,第7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参谋长,第1分区第2团和第6团团长。他参加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1936年11月山城堡战役,他协助团长指挥,红1军团第1师和第4师主攻,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萧思明任冀察军区参谋长,察哈尔军区平西分区司令员,北岳军区副司令员和参谋长,察哈尔省军区副司令员,北平西南区党委书记和军管分会主任,华北军区直属第206师师长。他参加平津战役,两次保北战役和保卫石家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军区代理司令员,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第66军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新疆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75年8月退休。 1940年腊月,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第2团进驻河北曲阳县灵山镇武家湾村,部队帮村民修屋顶、扫雪地、缝棉衣,准备过年。四十里外灵山镇日军据点,第114师团联队长调集2000兵力,配备12挺重机枪,分三路夜间行军,计划包围村庄歼灭第2团。团长萧思明获知敌情,勘察地形后部署主力于北坡山谷,此处通道狭窄,两侧陡峭,便于伏击。同时布置外围岗哨,包括村西老石桥、东侧羊肠小道、南面林间岔路,民兵使用竹筒监听远处马蹄声。村内保持热闹,放鞭炮,战士乔装村民活动,制造无备假象。 夜间日军先头部队身披白色斗篷,借雪色掩护前进,脚步在雪地发出咯吱声,岗哨及时报告团部。萧思明观察敌军停步村外,命令战士半遮半掩暴露枪支,村民大声吆喝,进一步诱敌。日军指挥官下令100多名步兵组成小队,尾随一支看似警戒松懈的八路军队伍,悄然穿过村庄进入山谷。山谷两侧部队隐伏,战士身穿灰布棉衣,携带大刀、刺刀、铁锤、擀面杖,呼吸凝成霜气。 敌军小队完全进入伏击圈后,萧思明下达攻击命令。战士从两侧山坡冲下,进行近身格斗,刀锋破风,敌人阵型散乱,也奉命不开枪,仓促用刺刀应对,在狭窄地形中无法抵抗。战斗持续1小时,敌军小队被歼灭,谷底雪地染红。战士清理战场,缴获武器弹药,然后转移深山,村民移至后山安全处。天明日军主力抵达,发现村庄空无一人,屋门敞开,炊烟熄灭,在山谷口见到上百具日军尸体。 此战后,第2团在晋察冀根据地继续开展抗日活动。萧思明1942年春在雁北领导游击战,指挥部队打击日军据点,扩大根据地范围。1943年春,他指挥沙岭台战斗,部队在阵地设防,日军发起进攻,八路军利用地形反击,击退敌军多次冲锋,造成日军伤亡。 1945年后,萧思明参加解放战争各项战役,包括平津战役中指挥部队攻占据点,协调后勤供应,确保作战顺利。1949年1月,察哈尔军区与冀察军区合并,他担任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负责部队整编和地方治安维护。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山西军区代理司令员,组织部队参与剿匪行动,稳定地方秩序。随后任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管理干部选拔和训练工作。 萧思明后来任第66军政治委员,领导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军纪严明。之后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指挥地方武装力量建设。新疆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期间,他负责部队政治工作,维护边疆稳定。武汉军区政治委员任上,他组织军区各项训练和后勤保障。1975年8月退休后,在天津居住。2007年2月4日,他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2岁。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6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