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地主将300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谁料八路军还没待一会,1200名

小史论过去 2025-10-21 13:15:59

1939年,一地主将300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谁料八路军还没待一会,1200名日军就围了过来。激战一番后,八路军的子弹便打光了,就在危急时刻,这个地主又跑了过来……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华北许多地方,八路军部队东进山东开辟根据地。1939年春,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在支队长曾国华率领下,进入鲁北地区。他们任务是打击日伪势力,扩大抗日阵地。部队行军途中多次与日军交锋,消耗大量体力弹药。到达德州陵县附近时,已是疲惫不堪。陵县当时是日军控制区,伪军活动频繁,八路军需要找安全地方休整。大宗家村位于平原地带,村子不大,但有座占地广阔的宗家大院。这院子主人宗子敬是当地地主,家产丰厚,占地360亩。他早年建起高墙角楼的宅院,防御能力强,当地人叫它保险院。宗子敬不是普通地主,他对日军侵略不满,暗中支持抗日。部队接近村子时,宗子敬得知消息,主动提供场所让战士进院休养。这举动在当时风险极大,因为日军随时可能追来。 宗子敬生于清末,家族在陵县世代务农经商,到他这辈积累大量土地。他管理家业时,注重村子稳定,遇到灾荒减免租子,帮助穷户。这让他在村民中口碑不错。抗日战争爆发后,宗子敬看到日军烧杀抢掠,内心反感。他私下购置枪支弹药,存放在院中隐秘处,以防村子遭袭。这些物资包括步枪和上万发子弹,本是为自保,但后来派上大用场。1939年他已七十多岁,仍亲自打理家事。他的宅院墙高六米,四角有角楼,能从高处观察敌情。大门挂宗家大院牌匾,内部空间大,能容纳数百人。村里百姓常在战乱时躲进院子避难。八路军第五支队300多名战士进入院子后,发现许多村民已在里面。宗子敬安排人手分发伤药,帮助战士包扎伤口。部队特派员谢甲树负责联络,对宗子敬的举动表示认可。 日军得到情报,迅速集结1200人从附近据点赶来包围大宗家村。他们由安田大佐指挥,配备机枪炮火,意图全歼八路军。战斗从4月1日凌晨打响,八路军哨兵先发现敌情,团长龙书金组织部队抵抗,政委曾庆洪上报支队。战士们利用巷道和院墙反击,日军多次冲锋被打退。日军采用消耗战术,反复进攻休息,让八路军弹药快速减少。部队先前作战未及时补充,到村时弹药已不多。激战持续到下午,许多战士弹匣打空,只能节省使用。身后是院内百姓,战士们坚持保护他们。弹药即将耗尽时,形势危急。宗子敬找到谢甲树,带他去储藏室,取出十几箱枪支弹药。这些物资及时分发给战士,补充了火力。 八路军使用新弹药发起反击,傍晚时分组织突围。战士从角楼和墙头射击,日军阵线被打乱。安田大佐在指挥时被击毙,日军队形大乱,士兵开始溃退。这场战斗日军损失500多名,八路军成功突出重围。宗子敬的孙媳也参与其中,她上墙头开枪,打死几名日军。部队转移后,村子清理战场,埋葬阵亡者。大宗家村后来立起纪念碑,记录军民合作抗日的经过。宗子敬的贡献被写入历史,他的宅院虽受损,但墙体基本完好。村里百姓修复院子,继续使用角楼防御。 这个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关键阶段,体现了普通民众支持八路军的事实。宗子敬作为地主,本可中立自保,却选择提供援助。这反映出侵略战争中,许多人觉醒加入抗日行列。八路军第五支队在鲁北开辟根据地,打击日伪势力,扩大影响。战斗中,部队纪律严明,保护百姓财产,避免无谓破坏。日军安田大佐被击毙的消息传到东京,引起震动,因为他曾参与多起侵华行动。八路军利用地形和民众支持,转败为胜。这类故事在山东抗日史上不少见,陵县地区成为重要抗日区。宗子敬的举动不是孤例,许多地主士绅在战争中转变立场。 战斗结束后,八路军继续东进,巩固鲁北阵地。宗子敬留在村中,管理家业。他的宅院成为当地标志,村民忆起此事,常提起他的作用。纪念碑上刻录战斗细节,包括部队番号和日军损失。谢甲树后来在报告中提到宗子敬的帮助,强调军民团结的重要性。孙媳的参与显示妇女也投身抗日。整个事件持续一天,八路军伤亡几十人,但保存了主力。日军退回据点,加强警戒,却未能阻止抗日势力扩张。这场突围战被称作大宗家战斗,在冀鲁边区流传。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