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罗斯在基辅突然放一个原子弹,北约是怂了?还是立即出兵进攻俄罗斯?乌克兰当初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21 18:51:08

如果俄罗斯在基辅突然放一个原子弹,北约是怂了?还是立即出兵进攻俄罗斯?乌克兰当初自毁核武是得到联合国核武保护承诺的包括中国。即使俄罗斯敢无视,其他核武国家不顾及这份协议,俄罗斯也绝不敢放肆。 说起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动不动就抛出核威胁,这事儿从2022年2月入侵开始就没断过。普京上台讲话时总爱提核武库,像是提醒大家别轻举妄动。实际打起来,俄罗斯军队推进不顺,赫尔松丢了,哈尔科夫反推,普京就加码动员,还在9月公开说会用一切手段保卫领土,这话明摆着影射核选项。 到2023年,战场上乌克兰用西方援助的反坦克导弹打得俄军节节败退,克里姆林宫那边就开始校准核信号,官员们轮番上阵警告西方别越线。 2024年夏天,瓦格纳那档子事儿闹完,普京又在电视上比划,说西方援助会招致更猛的反击。转眼2025年,俄军在顿涅茨克推进缓慢,普京下令更新核 doctrine,把使用门槛拉低,声称西方介入算集体攻击。 这些话听着吓人,但俄罗斯真敢在基辅扔个原子弹吗?那得掂量掂量后果。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继承了上千枚核弹头,全球第三大核库,当时基辅政府纠结要不要留着当底牌。俄罗斯还算靠谱,叶利钦时代跟美国、英国谈条件,1994年12月5日在布达佩斯签了备忘录。 这份文件不是铁板钉钉的军事条约,而是政治承诺:乌克兰放弃核武,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当无核国,换来美英俄的安全保障。俄罗斯保证不威胁乌克兰主权,不用武力侵犯,还承诺在安理会求助时支持。文件里明写,如果乌克兰遭核攻击,其他签字方不直接出兵,但会动用联合国机制施压。 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签字时,手里握着那批继承来的洲际导弹,1996年6月1日最后一枚核弹头运回俄罗斯拆解。 这笔交易让全球核扩散风险降了,但也埋下隐患。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2022年全线入侵,就踩了备忘录红线。美国国务院当时就说,这是明目张胆违反。 现在普京要是真在基辅扔战术核弹,那不光撕毁旧纸片,还等于向全世界宣战。 北约会怎么接招?别指望他们直接怂了。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伯格从头到尾强调,核战没赢家,但任何核使用都会遭“毁灭性回应”。 2022年9月,普京动员令一出,白宫情报显示俄方考虑战术核,美方私下警告:用核就常规反击。 拜登团队平衡支持乌克兰和避险,援助武器但不派兵。智库分析,北约选项包括加强常规威慑:F-35从波兰起飞,黑海舰队封锁,导弹锁定俄指挥中枢。 不会马上出兵进攻俄罗斯本土,那等于拉开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会集火俄军在乌克兰的补给线和空军基地。CSIS报告说,俄罗斯核信号旨在分化北约,但实际效果有限,援助照增。 2024年,北约峰会重申核共享,230枚美B-61炸弹部署欧洲五国,法国和英国的核潜艇随时待命。 如果基辅爆炸,北约激活第五条款,视作对欧洲安全的威胁,常规回应会让俄军雪上加霜。普京的核把戏,更多是吓唬人,实际战场上俄军还靠T-72坦克和老式火箭撑着。 中国在这事儿上立场稳。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北京支持不扩散框架。2022年后,王毅公开说,核武不能用在乌克兰,威胁使用也反对。 2024年2月,王毅重申,中国没制造危机,也没趁火打劫,呼吁对话。 如果俄罗斯真扔核弹,中国会公开谴责,至少修辞上。USIP分析,北京不想卷入核扩散,担心全球经济崩盘。 中俄关系近,但核红线是底线。2025年3月,CFR报告,中国自称调停者,但拒加入反俄联盟,实际在施压莫斯科别乱来。 其他核大国也一样,印度法国英国,全会站队。联合国大会上,193国谴责俄罗斯入侵,核使用等于自绝于国际社会。 俄罗斯为啥不敢真干?简单说,风险太高。战术核弹虽小,1-50千吨当量,但基辅这种人口稠密地扔下去,辐射扩散,平民伤亡上万,全球舆论炸锅。 俄罗斯有1900枚战术核武,但部署在中央仓库,没前线。 普京的“升级脱升级” doctrine,听着狠,实际是赌西方退缩。但北约不吃这套,2023年1月,白宫协调中国印度劝俄。 后果呢?常规反击先瘫痪俄黑海舰队和空军,经济制裁加码,卢布崩盘,能源出口腰斩。核战一开,俄罗斯首当其冲被集火,灭国灭族不是空话。 普京背负大国使命,历史耻辱标签一贴,希特勒二号稳了。俄罗斯经济靠石油天然气,核战后全球禁运,国内动荡加剧。智库模拟,俄罗斯用核后,NATO常规打击就能摧毁其攻击能力。 核禁忌从1945年广岛长崎后就没破过。俄罗斯知道,用核等于重启冷战升级版。2024年5月,俄方模拟战术核演习,借口北约挑衅,但实际是空转。 普京更新 doctrine,门槛低了,但没松开实战管制。 战场现实摆着,乌克兰用ATACMS打俄境内,普京扔Oreshnik导弹回应,但没上核头。 这说明,核威胁是工具,用来拖延西方援助,逼乌克兰让步。

0 阅读:0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