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崛起双引擎:中国靠“忍”与“硬”破西方围堵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22 16:51:48

中国能不能真正实现和平崛起,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中国的忍耐力,二是中国的军事实力。原因就在于西方国家一定会使用各种手段阻挠中国的崛起,包括无理挑衅甚至是武力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将极大地考验中国的忍耐力。 说起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大家都爱提和平崛起这个词,但真要落到实处,就不是光喊口号的事儿。西方国家,从美国带头的一帮盟友,到欧洲的一些老牌势力,骨子里就对一个东方大国快速变强觉得不踏实。历史上看,新兴大国取代老霸主,哪次不是血雨腥风?他们可不想轻易让出地盘,所以各种小动作层出不穷,从经济封锁到军事炫耀,再到舆论抹黑,全都上阵。咱们中国呢?要稳住阵脚,就得靠两样硬东西:一是咬牙顶住的忍耐力,二是够硬的军事实力。少了哪样,都容易栽跟头。 外交场上,中国人向来是能忍则忍,能让则让,但底线绝不松。这不是软弱,是战略智慧。拿南海来说,这片海域本是中国固有领土,资源丰富,航道关键,可自从上世纪末开始,美国就带头搅局。2010年代以来,美军舰艇频繁“自由航行”穿越,名义上是维护航行自由,实际上就是冲着中国岛礁来的。2023年到2024年,这种行动更密集了,美菲联合军演直接在南海搞大动作,菲律宾船只靠近仁爱礁时,中国海警依法驱离,他们倒打一耙,说中国“侵略”。中国外交部每次回应都克制有力,强调对话解决争端,但同时警告别一再挑事。结果呢?美国国务院还跳出来支持菲律宾,2024年10月,美菲在南海搞“肩并肩”演习,模拟登陆作战,明摆着针对中国。这时候,中国没急着硬碰硬,而是通过东盟渠道多边协商,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忍耐不是白忍,是为了给发展争取时间。去年底,中国和东盟国家又重申坚持双边谈判解决争端,这步棋走得稳,避免了事态升级成热冲突。 再看台湾问题,这更是西方阻挠的重点。美国1979年通过《台湾关系法》,就开始对台湾地区卖武器,号称“防卫性支持”。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总额超过500亿美元的军售清单长着呢。2024年,美国国务院批准了20亿美元的军售,包括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这是首次卖给台湾地区这种高端货。台湾地区防务部乐坏了,赶紧追加预算买单。中国大陆每次都强烈反对,通过外交照会和军演回应,但从没越过红线。2022年佩洛西那次,美国政客明知会激怒大陆,还派专机绕道;中国空军在台海中线以东巡航,军机数量破纪录,但全程没开火,只是展示决心。忍耐力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外交上反复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交流;另一方面,经济上继续对台开放,贸易额去年超3000亿美元。这么做,不是怕事儿,而是知道贸然动手只会让西方渔翁得利。 忍耐力还体现在经济外交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加征关税,封锁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中国也没立刻反制全线,而是谈了十多轮磋商,签了第一阶段协议。结果,美国企业先扛不住,供应链断裂,2020年疫情一闹,他们更急了。中国这边,出口结构调整得快,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年对东盟贸易额超万亿美元。西方想用经济卡脖子,中国就用忍耐换空间,慢慢把劣势转为优势。现在看,这忍耐力救了中国多少弯路。 当然,单靠忍耐不够,得配上军事实力,不然忍着忍着就成挨打了。西方国家见中国经济起飞,就开始军备竞赛针对咱们。军事实力强了,才能让对手掂量掂量,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化转型,重点是海军和空军,因为周边海空威胁最大。2015年军改,成立五大战区,陆海空天电一体,效率大提升。2024年,美国国防部报告承认,中国核力量扩充到500枚以上,常规导弹覆盖西太平洋;海军舰艇总数超美,成为全球最大。航母辽宁舰、山东舰服役,东海、南海巡航常态化。去年,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电磁弹射技术领先,这让美国五角大楼直呼“挑战”。西方回应呢?自然是加码围堵。2024年,美日澳菲四国在南海搞联合巡航,模拟反舰作战;美国还拉北约东扩到印太,搞“印太战略”,预算砸向盟友军售。 军事实力不是为打仗,而是为护航发展。南海那些岛礁,中国填海建人工岛,部署雷达和导弹,不是侵略,是合法自卫。西方总说中国“军事化”南海,可他们自己呢?关岛基地、冲绳军港,核潜艇满世界跑。2023年,美军“罗斯福”号航母群进南海,中国海军“山东”舰编队对峙,但双方都没擦枪走火。中国军力强了,西方挑衅的底气就弱了。拿台湾海峡来说,美国军舰去年穿越20多次,中国战机升空拦截上千架次,保持距离监视。这不是好战,是威慑。台湾地区防务部去年报告显示,他们军购 backlog 超200亿美元,全靠美国输血,可大陆导弹精度已达米级,覆盖全岛。西方知道这点,所以军售虽多,但总在“防卫性”名义下打掩护,不敢明目张胆升级。这两点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保障。忍耐力让咱们避开陷阱,军事实力给忍耐加底气。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