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荷兰围绕安世半导体的激烈冲突仍在继续。安世中国周日发表强硬声明,对荷兰抢夺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命令予以拒绝,明确表示安世中国是“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不会允许外部力量影响公司运营或损害员工利益。”这一次的对抗很像是中国、美国以及欧洲之间非常复杂多维角力的特殊遭遇战,其产生的影响也很可能是多方面,并且深远的。 说起安世半导体这事儿,得从头捋捋。安世原本是荷兰本土的芯片公司,主打汽车和消费电子用的功率器件,比如二极管、晶体管这些不那么尖端的玩意儿,年产量上千亿件,全球市场份额不小。2018年,中国闻泰科技看中了它的供应链和产能,花了36.3亿美元全资收购,2020年交易敲定。收购后,安世的生产重心移到东莞,七成产品在那组装测试,剩下的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加工。这家公司法律上还是荷兰注册,但运营大头在中国,员工也大多是中国人。张学政作为闻泰创始人,顺势当上安世CEO,推动资源整合,营收一度飙到147亿欧元。 可好景不长,这几年中美科技摩擦升级,波及欧洲。2023年底,美国商务部把闻泰科技扔进实体清单,理由是涉嫌军民两用技术风险。2024年6月,美国官员直接找上门,视频连线荷兰外交部,点名要求换掉张学政这个中方CEO,调整公司治理结构,不然安世就得挨同等制裁。美方新出的“穿透性规则”一锤定音:中方持股超50%的子公司,一律禁运美国技术。荷兰一看,急了。安世本土有3000多岗位,欧洲汽车业靠它供货,几十亿芯片的供应链要是断裂,损失巨大。更别提技术外流到中国的担忧,荷兰经济部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和安世拉锯,谈治理、谈管控、谈股权,谈了半年多,没个结果。 转眼到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下狠手,首次动用1952年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这法子本来是为战时应急设计的,从没真用过,现在直接冻结安世全球30个实体,包括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变动,为期一年。张学政的职务当场暂停,荷兰任命临时监事接管决策,中国高管权限被远程切断。安世首席法务官鲁本·利希滕伯格带头举报,说闻泰在控制权和知识产权上“滥用”,推动股权转让。法庭文件一曝光,美国施压的痕迹清清楚楚,美方官员当时直言“中方CEO主导有问题”。这操作,搁谁看都像华盛顿在背后遥控,荷兰小国寡民,夹在中美之间,干脆选边站队,保本土利益。 中国这边反应不慢。10月4日,商务部官网发公告,对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实施出口管制,禁止特定半导体成品和半成品出境,覆盖东莞那86万平方英尺的组装基地。目的直白:护住本土知识产权和供应链。安世中国没闲着,10月17日,员工账号突然被荷兰总部封禁,系统权限全断,薪酬支付也卡壳。次日,闻泰科技官网甩出声明,痛批荷兰把商业问题政治化,基于“地缘政治偏见”过度干预,国家安全借口站不住脚。10月19日,安世中国联合多家分公司发内部公告,重申本地是独立中国企业,运营决策自主,员工只听国内指令,拒绝外部未授权命令,薪资福利照常从国内账户走。公告还安抚客户,生产有序推进,拉通国内供应链顶上缺口。 这冲突闹到现在,2025年10月20日了,还没消停。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19日公开说,未来几天内要和中国官员碰头,地点可能在布鲁塞尔,议题直指治理调整和出口管制解除。但从路透社和南华早报的报道看,会谈前景渺茫。中国外交部早批这是“政治干预”,企业法庭的紧急措施也没开庭就生效,暂停张学政的董事职务,日常运营虽继续,但不确定性拉满。安世公告称,已任命首席财务官蒂尔加尔临时接棒CEO,可欧洲车企急眼了,大众、宝马这些巨头靠安世供功率MOSFET,供应链一乱,生产线上缺货风险直线上升。全球芯片价格短期内可能涨5%到10%,Wingtech股价已连跌3%到5%,沪指科技板块波动2%,VIX恐慌指数爬到18。 这事儿不光是中荷双边摩擦,更是中美欧三方博弈的缩影。美国推“去风险”,实体清单一扩再扩,欧洲跟风护航,荷兰这步棋走得急,开了西方政府直接“政变”中资企业的先例。安世被收购前,前途大好,资源优化后市值水涨船高,现在却陷进地缘政治泥潭。
荷兰这波操作,纯属白忙活一场!安世中国直接官宣“单飞”,不听荷兰总部的了,这反击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