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我来自美国,FSD不懂你们交规 友商:那没办法,我的智驾就是个老司机 特斯拉:要不,聊聊车身用料,三电? 友商:…… 先说说特斯拉这“不懂交规”的梗,可不是凭空编的。2025年FSD正式入华后,不少实测都暴露了它的“水土不服”:在北京大山子路口把非机动车道当成辅路,在深圳分不清“排车队式闯黄灯”的规则,连马斯克都吐槽“中国公交车道是自动驾驶的噩梦”。它所谓的本土化,靠的是从网上扒视频模拟训练,哪比得上友商靠数百万辆本土车实时攒数据来得实在?华为ADS能轻松应对加塞,小鹏无图NOA能认村镇小路,对比之下特斯拉确实像个“刚到中国的美国游客”,规矩还没摸熟。 但你以为这就能把特斯拉难住?人家反手就掏出“硬核家底”,一聊车身用料和三电,友商还真接不上话。先说车身,特斯拉用的是1700兆帕的马氏体钢,这种钢材强度堪比装甲车,全球碰撞测试里常年拿高分,被称作“最安全的电车之一”。再看三电这王牌,4680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拉满,还带独立防爆阀降低风险;电机用了扁线技术,效率能到96%;电控更是藏着黑科技,碳化硅器件能让电能转换效率提升10%,Model 3百公里电耗才10kWh,比同级车低不少。这些硬实力堆在一起,就像学霸偏科但某科直接考满分,你不服都不行。 最有意思的是两边的“发力点”完全不一样。友商一门心思钻研“中国路况生存法则”,把智驾做成“懂人情世故的老司机”,连电动车乱窜、行人闯红灯这些“中国特色场景”都能应对;特斯拉则死磕底层技术,车身用一体压铸,电池搞CTC集成,三电系统追求极致能效,哪怕软件适配差点意思,硬件底子也足够能打。 其实这俩路线压根不是“非黑即白”。买友商的车,图的是智驾在日常通勤里的“省心”,堵车能解放双手,复杂路口不慌神,毕竟天天开的路,“懂规矩”比啥都重要。但选特斯拉的人,看重的是三电技术的“靠谱”,续航扎实、能耗低,车身安全有保障,这些都是电车的核心刚需。 有人笑特斯拉“软件糙”,也有人嫌友商“硬件薄”,但正是这种差异才有意思。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特斯拉能把本土化智驾补上来,或者友商在三电上追上差距,那才是真的“神仙打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