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放出狠话:中国若再不卖稀土,欧盟应启动“核选项” 据多家外媒报道,在刚刚结束的欧盟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声称,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行为构成了所谓“经济胁迫”,如果欧洲迟迟无法与中国就稀土出口问题达成一致,那就应该启动欧盟在经贸领域的“核选项”,对中国进行反制。 这话听着挺吓人,其实仔细琢磨琢磨,全是急眼了的虚张声势,压根站不住脚。 先得说说稀土这东西到底有多金贵,别听名字里带个“土”字,它可是实打实的“工业维生素”,电动车、高端芯片、导弹、风力发电机这些高精尖玩意儿,离了它根本造不出来。 全球稀土储量中国占三分之一,但供应却常年占九成以上,不夸张地说,咱们手里攥着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原料开关”。 可这地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咱们几十年里挖山开矿、忍受环境污染换来的。以前为了换外汇,稀土卖得比白菜价还便宜,矿区土地挖得千疮百孔,河水污染得没法用,老百姓怨声载道。 现在国家收紧出口管制,说白了就是“管好自家家底”,按规矩卖、合理卖,这怎么就成了“经济胁迫”?哪有自己的东西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反倒成了错的道理? 再说说马克龙嘴里的“核选项”,也就是欧盟那部《反胁迫工具法案》。 这法案2023年底才生效,说是能加关税、吊销进出口许可证、限制参与公开招标,一共12项反制措施,被吹成“经济核弹”。 可真要细究,这玩意儿就是个没开过火的“玩具枪”,至今一次都没真正用过,它当初本来是欧盟被美国加征关税后,想出来防身的招数,现在倒想拿来对付中国,简直是用错了地方。 更关键的是,启动这所谓的“核选项”根本没那么容易,先得欧盟委员会调查两个月,再要成员国投票通过,可欧盟内部早就吵成了一锅粥。 德国总理默茨虽然嘴上应和,心里比谁都清楚,宝马、大众这些德国车企全靠中国稀土活着,真反制了,不出两个月欧洲汽车产业就得停摆,德国经济首先扛不住。 匈牙利、希腊这些国家,靠着中国投资赚得盆满钵满,更不可能跟着法国冒险。 马克龙这分明是自己想在欧盟刷存在感,拉着整个欧洲陪他演戏,说白了就是出“法式独角戏”。 有人可能会问,欧盟就不能找别人买稀土吗?这话问得简单,做起来比登天还难,稀土这东西不光是挖出来就行,提炼加工的技术才是关键,而这技术长期被中国垄断。 澳大利亚、缅甸倒是有稀土矿,可他们挖出来的原矿,最后还得运到中国提炼,不然根本没法用。 欧盟喊了好几年“减少对华依赖”,可至今连个能替代中国的大型提炼厂都没建起来,这就像说要做饭却不种稻谷,光喊口号饿肚子的还是自己。 咱们从来没说过不卖,只是要求按规矩办手续,合规的企业照样能拿到货,商务部早就表态了,愿意给合法企业提供审批便利。门一直开着,是欧盟自己不想按规矩进门,反倒怪咱们挡路,这不是耍无赖吗? 再往深了说,马克龙这时候跳出来发难,根本原因是美国在背后搅局。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到处加关税,还撺掇欧盟在电动汽车领域打压中国,咱们收紧稀土管制,本质上是精准反击的自保措施。 欧盟不想着跟美国掰扯,反倒把火撒到中国身上,这就是典型的“柿子挑软的捏”,可他们忘了,现在全球供应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是稀土供应大国,也是欧盟汽车、奢侈品的重要市场,真要是撕破脸,咱们大不了限制欧盟汽车进口,他们的损失只会比咱们大得多。 欧盟委员会偷偷给中国打电话,邀请咱们去布鲁塞尔面谈,嘴上喊着“核选项”,暗地里求着谈判,这前后不一的样子,早就暴露了他们的心虚。 说穿了,马克龙的狠话就是纸老虎,中国管制稀土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国家安全,于法于理都站得住脚;欧盟的“核选项”是内部矛盾重重的摆设,根本吓不倒人;所谓的“经济胁迫”,不过是他们依赖成瘾又不愿付出代价的强盗逻辑。 全球化不是让中国当永久的“资源供应国”,也不是让欧盟可以随心所欲占便宜。真想要稀土,就拿出诚意来谈,遵守中国的规矩,别拿着个没用的“核选项”装腔作势。 毕竟这世界上,从来都是有底气的人说了算,靠放狠话撑场面,迟早得露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