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已经滚到38万亿了,为啥还没暴雷?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时间内不会轻易倒下。美国现在的情况有点像温水煮青蛙,虽然水温在慢慢升高,但还能勉强适应。 这数字听着吓人,合着每个美国人摊十一万多美元,可你看它照样发新债还旧债,好像没事人一样,其实全靠全球还没彻底对它失去那点可怜的信任撑着,说白了就是钻了全球金融的空子。 先跟你说这38万亿是怎么滚起来的,根本不是正经过日子欠的钱,全是“拆东墙补西墙”堆出来的。 美国政府手里的钱从来不够花,每年收的税连开支都覆盖不了,更别说还债了,只能发新的国债换钱,先把到期的旧债和利息给还上。 2025年光到期的债就有9.2万亿,光6月份就挤着6.5万亿要还,这要是没人买新债,当天就得违约。 可偏偏就有人买,而且大部分还是美国人自己人——国内机构和个人占了76%,差不多28.7万亿。 社保基金拿着3.8万亿,银行和养老金又揣着12.7万亿,不是他们多相信美国能还债,是实在没别的地方放钱。 国外的债主更无奈,日本还拿着1.13万亿,英国刚超过中国成了第二大海外债主,手里7439亿。 中国虽然减到7563亿,创了2009年以来的新低,可还是没彻底抛掉,为啥?还不是因为美元攥在手里没地方去。 全球买石油、做贸易,八成以上还得用美元,你手里有美元外汇,不买美债难道放着贬值?买别的国家的债更不靠谱,黄金倒是保险,可哪有美债这么方便兑现?这就成了个死循环:大家越怕美债出事,越得买美债保值,反而给美国续了命。 你可别以为这是美国信用好,这根本是全球金融被美元绑住了,谁也不敢先松手——真要是美国倒了,手里的美债就成了废纸,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得崩,英国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垮,谁也受不了这个损失。 但你仔细看,这锅温水早就开始发烫了,最明显的就是利息压得人喘不过气。 2025年美债利息支出都快到1.4万亿美元了,比8950亿的国防预算还多出一大截,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都快20%了,这就好比你家一个月挣1万块,将近2000块全拿去还信用卡利息,生活费、水电费都得再借钱凑,这不就是恶性循环吗? 更要命的是利息还在涨,债务总额越来越大,利率又降不下来多少——美联储9月份才降了25个基点,现在利率还在4%以上,以后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迟早要冲到30%。 到那时候,政府赚的钱一半都得还利息,民生开支、基建投资更别想了,只能靠借更多的债过日子。 有人说美国能省钱啊,砍点开支不行吗?这话太天真了,军费不能砍,军工集团盯着呢;社保医保不能砍,老百姓要投票的;基建更是喊了好几年,一分钱没省下来反而要加钱。 加税更别想,共和党跟企业穿一条裤子,民主党怕得罪选民,两党每年为债务上限吵得脸红脖子粗,最后还得是延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那为啥现在还没露馅?关键是美联储在背后“托着”,它嘴上说要缩表,其实一直在悄悄操作,每月到期的国债本金大部分都再投回去,还通过回购工具给市场送钱,就怕利率太高发不出新债。 9月份那次货币市场紧张,SOFR利率都冲上去了,美联储立马用常设回购工具救场,这就是明着给美债市场兜底。 加上美国经济还没彻底垮,上半年GDP虽然增速慢了,但还在涨,失业率4.3%看着也不算高,市场暂时还能骗自己“美国能扛过去”。 可这都是表面功夫,底下的裂缝早越来越大了,全球美元储备占比从2000年的73%跌到2024年的58%,中国跟37个国家签了本币结算协议,中俄石油贸易87%都用人民币了。 欧洲央行从10月份开始卖美债换黄金,沙特和以色列也悄悄用本币做生意,这些国家都在偷偷找后路,谁也不想一直被美国绑着。 以前美债拍卖,大家抢着要,现在投标倍数也就2.7左右,说明热情早降了,只是没办法。 标普给美国评的AA+评级,早就说了前景不乐观,债务增长比经济快,这就是坐吃山空的节奏。 所以说,美债没爆雷根本不是美国本事大,是全球还没找到替代美元的办法,只能陪着它熬。这温水煮的不是青蛙,是全球的信任和耐心,现在大家还能忍,是因为外面的“暴雨”更大——别的货币不靠谱,别的资产不安全。 可等哪天人民币、欧元的结算体系起来了,大家手里的美元有了更好的去处,没人再买美债了,这锅温水立马就会烧开。 你等着瞧,美国不会一下子垮掉,那样太痛快了,它只会慢慢耗,美元一点点贬值,通胀慢慢涨,大家手里的钱悄悄缩水,美国的信用一点点被磨掉。 等十年期美债利率冲到5.5%以上,通胀还压不住3%,市场突然反应过来“这债根本还不上”,到时候不用谁逼它,借新还旧的游戏自己就玩不下去了。 现在这38万亿只是个数字,真正可怕的是信任被熬干的那天,到时候可不是暴雷那么简单,全球金融都得跟着抖三抖。这温水煮青蛙,煮到最后,可能是一锅粥全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