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乱”的后遗症来了!据英国《电讯报》报道,英国一些政客也突发奇想,欲没收中

未央秘史 2025-10-29 16:52:40

“安世之乱”的后遗症来了!据英国《电讯报》报道,英国一些政客也突发奇想,欲没收中国在曼彻斯特投资的半导体公司,操作理由和荷兰一样,都是美其名曰危害国家安全。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在曼彻斯特的布局可不是小打小闹,早在2021年就宣布投资7亿美元扩建当地工厂,当时计划把每月2.4万片8英寸晶圆的产能再提高10%,后来还专门启动了新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主打低功耗的NextPower芯片技术,产品直接供应全球汽车和电子设备厂商,给当地带来的就业和税收都是实打实的好处。 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安世半导体单季半导体业务收入就达到43亿元,其中欧洲市场因为补库存需求,同比增长超过10%,汽车和工业客户的订单排得满满当当,这样一家能赚钱、能创造价值的企业,在英国政客眼里却成了“国家安全隐患”,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荷兰的操作其实已经给英国打了样,2025年10月,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直接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要求全球30个主体不得调整资产、知识产权和人员,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更是裁定暂停安世董事长的职务,把几乎全部股份都托管给第三方,只留下1股象征性股权,美其名曰“管理需要”,本质上就是变相剥夺中资的控制权。 英国显然是看到荷兰这么做没受到什么实质惩罚,还能讨好美国,就立刻有样学样。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早就有针对中资的“前科”,2023年生效的《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案》成了他们的“尚方宝剑”。 根据该法案的年度报告,中国投资在所有交易通知中仅排第七,却占了42%的深入审查案例,15项干预命令里有8项针对中资,之前安世半导体想收购英国最大的纽波特晶圆厂,就被英国政府以同样的理由要求出售86%的股份,现在又把矛头对准曼彻斯特工厂,可见这种针对性根本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 英国之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推波助澜,这些年美国一直在组建所谓的“Chip4联盟”,拉拢日本、荷兰、英国等国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目的就是阻止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 美国自己搞《芯片法案》,禁止获得补贴的企业在中国扩产,还不断升级对华为等中企的制裁,现在又逼着盟友跟进,英国脱欧后一直想抱紧美国大腿,在半导体这种关键领域自然要表现得积极。 可英国忘了,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本土芯片企业早就抱怨政府缺乏资助,自家产业扶不起来,就去抢别人已经落地的投资,这种逻辑实在荒唐。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功率分立器件营收第三的企业,拥有近1.6万种产品料号,汽车半导体领域更是全球龙头,曼彻斯特工厂的技术和产能都是英国本土急需的,没收这样一家企业,不仅会让当地失去稳定的供应链,还会让其他外资对英国市场望而却步,毕竟没人愿意把钱投到一个随时可能被“没收”的地方。 荷兰后来的处境其实已经给英国提了醒,虽然荷兰初期跟着美国限制EUV光刻机出口,但很快就发现不对劲。 可英国似乎没看到这一点,或者说故意选择性忽视,毕竟英国半导体产业规模远不如荷兰,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没那么深,所以才敢走得更极端。 但他们没意识到,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分工的结果,安世半导体在曼彻斯特的工厂早就和当地供应链深度绑定,原材料采购、零部件供应、员工雇佣都是本地化操作,一旦强行没收,工厂的正常运营必然受到影响。。 那些依赖安世芯片的英国汽车厂商和电子企业,很快就会面临“缺芯”的麻烦,就像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时,大众、福特等车企被迫停产那样,最后受损的还是英国自己的经济。 他们真正担心的,可能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2025年中国芯片投资超过3000亿,中芯国际不断扩产,本土DUV光刻机也实现了量产,良率超过85%,这种发展速度让西方政客坐不住了,于是就用没收资产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阻挠。 可这种手段终究是饮鸩止渴,中国企业经历了荷兰的冻结事件后,已经在加快供应链替代,安世半导体通过国内供应链缓解了部分压力,新一代MOS产品性能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英国的没收操作,顶多能延缓一时,反而会让中国企业更加坚定自研的决心。 而英国呢,不仅会失去中资的持续投资,还会背上“投资环境恶劣”的骂名,未来想吸引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企业入驻,只会难上加难,毕竟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冒着资产被没收的风险去投资。 说到底,英国的这种操作,既暴露了自身产业的短板,也体现了对美国的依附,更是对市场经济规则的破坏。 他们以为靠着“国家安全”的大旗就能为所欲为,却忘了投资是相互的,尊重才能换来共赢,荷兰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完全跟着美国走只会损害自身利益,而英国还在一条道走到黑,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只会让自己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中越来越边缘化。

0 阅读:556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