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实在太霸道了,要求全部国际体育赛事取消在印尼举办,可以说“封杀”了印尼,可万万没料到,印尼也相当强硬,压根不拿奥委会的要求当回事。 最近国际奥委会和印尼闹得挺僵,奥委会几乎是 “封杀” 了印尼,不让任何国际体育赛事在那办,但印尼硬是没服软,该干啥干啥。这事说起来不复杂,根子就在几张签证上。 2025 年 10 月雅加达要办世界体操锦标赛,本来都安排好了,80 多个国家的 500 多名运动员要来,光旅游、餐饮这些生意就能赚 1.2 亿美元。可印尼偏偏不给以色列的 6 名运动员发签证,其中还包括东京奥运会金牌得主多尔戈皮亚特,这位卫冕冠军都准备好比赛了,结果连国门都进不去。 印尼司法部长说得很明白,这是为了抗议以色列不承认巴勒斯坦主权,民众对中东局势反应强烈,政府要是给签证肯定会被骂。 国际奥委会立马就炸了,10 月 22 日发了声明,口气硬得很。先说要终止和印尼关于未来奥运会的所有对话,印尼本来还想申办 2036 年奥运会,这下基本没戏了。 更狠的是,奥委会直接要求全球所有国际体育联合会,都暂停在印尼办任何赛事和会议,还说恢复合作的条件是印尼书面保证 “所有参赛者都能无差别入境”。这一下影响可大了,印尼足协谈好的青年锦标赛得换地方,羽毛球世巡赛也停了售票,雅加达估算直接经济损失就超 11 亿美元,连计划建的体育园区都停了工。 谁都以为印尼得服软,可没想到他们态度特别强硬,压根没把奥委会的要求当回事。青年与体育部长托希尔直接在社交平台上说,印尼早知道拒签会有后果,但就算这样,以后还会在国际体育里发挥作用,办赛事只认安全和公众利益这两个原则。 司法部长更直接,说拒签是国家主权的事,奥委会管不着。最关键的是,本来要办的体操锦标赛,印尼没受影响照样开完了,就是少了以色列选手,其他国家运动员正常比赛拿奖牌。 更有意思的是,国际体操联合会和亚洲体操联合会也站在印尼这边,说签证是主权问题,他们没权力干涉,还全力支持印尼办赛。以色列那边急得找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告状,要求要么让他们入境,要么改地方办赛,结果被驳回了,说这事不属于体育组织管。这下奥委会的制裁成了空话,赛事已经办完了,再叫停也没用。 印尼敢这么硬气,不是没原因的。首先这是民心所向,国内过半民众都担心中东局势,政府拒签能稳住民意,比办赛事赚的钱更重要。再者他们有历史经验,1963 年奥委会就因为印尼拒绝以色列和台湾地区代表团制裁过一次,当时印尼就没服软,还自己组织了 “新兴力量运动会”。 现在他们也有后手,副总统牵头成立了应对小组,拨了 1 亿美元救体育产业,还打算和中国、印度合办不经过奥委会认证的赛事。 反观奥委会,这次确实显得霸道,还暴露了双重标准。他们说制裁印尼是为了维护 “体育不受政治歧视” 的原则,可 2019 年马来西亚拒签以色列运动员,奥委会只给了口头警告,没真下手制裁。更明显的是,俄白运动员因为俄乌冲突被禁赛,奥委会也没说啥,可到了印尼这就下死手,连英国体育专家都说是 “补偿性执法”,拿印尼立威呢。 要知道冷战时美国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65 个国家不参赛,奥委会当时也没这么强硬制裁。 现在这事儿还没了结,奥委会虽然放了狠话,但真要彻底罚印尼也麻烦。印尼本来对申办奥运就没那么迫切,就算以后不能办奥委会的赛事,他们还有东南亚的赛事要办,影响没那么大。而且奥委会的规矩执行得太灵活,一会讲体育中立,一会又跟着地缘政治走,慢慢就没人信了。 印尼这次硬刚,其实是戳破了一个事实:体育从来没真正脱离过政治,但国家主权也不能随便被体育组织拿捏。 说到底,奥委会要是真讲公平,就该一视同仁,而不是看情况下菜碟。印尼虽然损失了不少钱,但守住了自己的立场,也让大家看清了奥委会的霸道。 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估计不少国家都会学印尼,不会轻易被奥委会的威胁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