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你要是看到一些体态肥胖,屁股大并且满身是肉的人,放心那大概率是穷人;而看到身材苗条,并且精神焕发的人那就是有钱人,为啥这么说呢? 这可不是随口调侃,全是有权威数据和历史背景撑着的!美国CDC早就公布过,成年人肥胖率高达41.9%,其中低收入群体占了大头,每年还有30万人因肥胖相关问题离世。 美国农业部2022年的调查更直观,新鲜覆盆子一杯要2.58美元,冷冻的才2.04美元,新鲜玉米1.5美元/杯,罐装的才0.65美元,穷人哪有底气选贵的新鲜食材? 更关键的是食品工业的套路,美国玉米产量大价格低,厂商全用玉米糖浆替代蔗糖,这东西直接被肝脏吸收转化为脂肪,却充斥在所有廉价加工食品里。 这种饮食格局不是偶然,二战后美国迎来婴儿潮,汽车普及率飙升,冷冻技术从军用转民用,1955年麦当劳第一家店开业,快餐精准对接了工薪阶层的快节奏需求。 那时候家庭农场减少,规模化养殖和食品加工兴起,廉价快餐迅速铺开,穷人慢慢养成了依赖,毕竟一块冷冻披萨的钱,连半份有机沙拉都买不起。 再看工作状态,CDC统计的全职工人平均每天要工作8.1小时,医疗技术员、卡车司机这类低收入岗位,日均工作能到10.4小时,还常轮班,下班只想躺着。 富人的工作大多是脑力劳动,2023年数据显示近34%的高收入者能远程办公,公司里就有健身区,24小时健身房月费才40-60美元,对他们来说只是零花。 医保差距更扎心,2023年还有7.9%的美国人没医保,低收入者靠Medicaid勉强覆盖基础医疗,一次健康体检的费用,够买一周的快餐,谁舍得花这钱? 高收入群体却能请私人营养师、定期做健康监测,光专业营养师的日薪就可能过千,这根本不是穷人靠自律能弥补的差距。 NHANES研究追踪了19年,低收入群体的代谢不健康肥胖率一直飙升,比高收入群体高出一大截,这分明是资源分配不均的锅。 美国牛肉价格因关税和养殖成本暴涨,穷人只能转吃更便宜的加工鸡肉,健康又离他们远了一步,这种困境真不是靠“少吃点”就能解决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