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大家的立场变了,而是如今想找些值得抵制的日货,都变得困难起来——那些曾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商品,早已被中国制造业的浪潮悄悄替代。 二十年前的商场里,松下冰箱、索尼电视、夏普手机的专柜都在最显眼位置,价格比国货贵一倍还被抢着买。2012年中国进口家电里,日本货占了45%,日系车市占率高达23%,就连汽车电子芯片,东芝、瑞萨几乎垄断了市场。那时候买日货,真不是崇洋,是国产货在技术、耐用性上确实有差距,大家只能无奈选择。 改变是从一场惨烈的价格战开始的。1996年3月26日,长虹彩电全线降价11.5%,海信、TCL、康佳跟着跟进,最高降幅冲到22%。这场大战前,国产品牌只分食20%的市场,战后日本彩电企业连20%份额都保不住,长虹一家就占到27%。更解气的是格力的逆袭,2001年朱江洪带着重金赴日求购空调技术,被日企傲慢拒绝,连散件都不肯卖。痛定思痛的格力从此研发“要多少投多少”,2005年就拿下全球空调销量第一,后来日企总裁亲自90度鞠躬迎送格力代表团,主动求合作。 家电行业的替代只是开始。2017年海信花7.98亿元收购东芝电视业务,还拿到全球40年品牌授权,标志着日本百年家电品牌彻底退出消费电子领域。到2024年,中国品牌在日本本土电视市场份额首次超过50%,索尼、松下都低于10%。全球白电前三企业里,中国品牌占了半壁江山,2010年中国家电市场国产化率就超80%,日系份额缩水到不足10%。 汽车市场的反转更让人振奋。日系车曾创下30.79%的在华市占率巅峰,2020年还维持在23.1%,可2024年就跌到11.2%。丰田2024年在华销量下滑6.9%,本田下滑30.9%,日产跌至2008年以来低位,而比亚迪单年销量381.7万辆,超过日系三强总和。更关键的是技术超越,吉利雷神AI电混2.0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7.26%,拿下中汽中心权威认证,超过比亚迪的46.06%,彻底打破日系混动优势。 这不是单一行业的胜利,是全产业链的碾压。2024年全球造船订单中国占58%,日本只占12%;高端数控机床领域,沈阳机床、大族激光打破日本垄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工业增加值达39.9万亿元,手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量全球第一。2023年“新三样”出口破1.0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2025年10月渗透率首超51.6%,涵盖商用车的全品类突破。 以前抵制日货,是因为国货不够强,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立场。现在不喊抵制,是因为国货足够好,选择国货成了本能。日本企业不是输在价格,是输在傲慢和迟钝,他们封锁技术却挡不住中国企业的研发决心,执着旧路线却错过了新能源的浪潮。这种靠实力实现的替代,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自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金木水火土
日本在中国还是有很多品牌的,即使卖了,抵制让日本品牌以后没有人收购也是很好的
用户14xxx72
人家考隐形技术专利,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