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赫尔愤怒地对日本说“……我在50年之久的公职生涯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没有廉耻、充满虚伪和公然歪曲事实,连做梦都不能想象地球上竟有这样牵强附会能说出这么多谎言的国家”。因此国际社会要象防强盗一样盯着日本,军国主义一露头就要打。 外交史上,很难找到比这更尴尬的场面了。 那时,赫尔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指着电话那头,毫不客气地痛斥:“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满嘴谎言的国家!” 而远在东京的日本代表,野村和来栖,还完全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自家航母在珍珠港发动了轰炸,把太平洋的局势彻底搅乱。 这样的对比让人感到讽刺——一边是明目张胆的指责,一边是茫然无措的日方官员,完全暴露了当时日本外交的虚伪本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外交博弈,而更像一群披着人皮的强盗,在国际舞台上玩弄谎言和算计。 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侵略性,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像瘟疫一样在日本社会和军方内部蔓延。整个侵华和太平洋战争期间,这种疯狂几乎成了常态。 这帮人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运气,也低估了盟军对侵略行为“除恶务尽”的决心。 1945年,当美英中三国在波茨坦联合发布最后通牒,要求剥夺日本军国主义的所有权力时,铃木贯太郎竟然还企图靠话术拖延,试图用所谓的“默杀”来搪塞。这份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傲慢,最终换来了两颗原子弹和苏联红军的铁骑。 在东京地下防空洞里,那些杀红了眼的将军们仍在坚持“玉碎”口号,甚至扬言要带着无辜百姓陪葬。外面是满目疮痍、焦土一片,而里面的军方高层还沉浸在所谓的“战斗意志”里,完全脱离现实。 幸运的是,裕仁天皇还没有彻底失去理智,他明白如果再坚持下去,日本将彻底灭亡。为了保住皇位、保住国家的基本框架,他不得不低头,接受盟军提出的投降条件——服从盟军最高司令的命令。 直到1945年8月15日中午,当天皇通过广播以从未在凡间响起的“鹤音”向全国宣布停战时,民众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战争输了,国家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无数家庭、无数生命因战争付出了惨重代价。 重光葵在密苏里号签下的名字,为这场血雨腥风画上了句号,但并不能完全抹去日本军国主义在民众心里留下的阴影。 即便今天,教科书里对那段历史仍有遮掩,神社里仍供奉着战争神灵,那些旧思想和余毒仍在某些地方潜伏。 回想当年,如果国际社会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时候,能够更加敏锐地看清它的谎言和侵略意图,早早采取有力制裁和打压,或许后来的大规模战火和无数平民的牺牲就能避免。历史告诉我们,拖延和犹豫只会给侵略者留下扩张的空间。 如今,日本又开始走老路,一边包装成“无辜”,一边不断扩充军备、强化防卫力量,这种行为显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像防范强盗一样密切关注。 强盗的本性很难改变,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子仍深深刻在国家意识里。尽管二战结束几十年,日本社会表面上谈“和平”,但在骨子里,某些政治势力和军事逻辑仍可能让军国主义思想重新冒头。 赫尔当年在外交场合的愤怒,不仅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更是给全世界敲响警钟:这个国家的虚伪和谎言是系统性的、深植于体制和文化中的,不是靠表面的外交声明就能消除的。 因此,面对今天日本的一些言行,不只是舆论上的关注,更需要在政策、战略和国际监督上保持高度警惕。历史经验显示,容忍一次虚伪和野心,就可能换来未来不可挽回的代价。 对日本来说,承认历史、约束军国主义,才是确保区域和平的根本前提;对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而言,防范其潜在威胁、维护秩序,也是避免重复历史悲剧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