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这几天特别高兴,他们发现日本各大热门景点人少了七成,日本人说,中国人这些天

文史小将 2025-11-26 12:48:42

日本人这几天特别高兴,他们发现日本各大热门景点人少了七成,日本人说,中国人这些天不来日本,日本一下子变得舒服了! 这两天,日本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幕颇让人讽刺的画面。 起因是一位京都当地居民发了一张电车照片,车厢空荡荡的,和往常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许多日本网友看到后纷纷叫好,甚至直呼“终于清静了”,似乎少了中国游客,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那些曾经拥挤的热门景点仿佛重新属于他们自己。 那些热门景点,仿佛重新属于自己,久违的舒适感让人忍不住开心。 但表面上的“清净”背后,是无数依赖旅游业生存的商家正在经历的冷清和焦虑。 把视线从空荡的电车移开,走到大阪道顿堀街头,就能明显感觉到气氛的不同。 以前这里中文吆喝声此起彼伏,“章鱼小丸子”“大阪烧”吆喝得热闹非凡,可现在街道上只有零零散散的游客,摊主们不得不用生硬的英语或韩语招揽顾客,但大多数人只是随手挥手拒绝,匆匆路过。 札幌二条市场同样冷清,过去排满游客的过道如今只剩摊主无奈坐在小马扎上抽烟发呆,有些店铺甚至挂起“临时休息”的牌子,等待下一个不确定的客流。 这不仅是视觉上的萧条,更是账面上的沉重。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赴日外国游客消费总额高达8.1万亿日元,仅次于汽车出口,成为日本经济第二大支柱。 而其中大中华区游客贡献了将近一半的收入。中国游客消费力惊人,人均购物支出达到11.9万日元,而澳大利亚游客平均只有不到6万日元。如今最大的“金主”突然缺席,连锁反应立刻显现。 比如三重县一家接待中国团队的酒店,往年11月旺季能接待三千多名中国客人,如今预订表上空空如也,大堂角落原本标注中文的指示牌被悄悄撤掉,显得格外冷清。 东京浅草的一家茶道体验店,老板竹田理绘无奈地叹气,看着订单骤减一半。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里,过去从早到晚忙到收银机“嗡嗡响”的场景不再,那些搬整箱面膜的豪气画面成了回忆。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寒意已经扩散到金融市场。不少零售和制造业巨头,包括资生堂、三越伊势丹、丰田、松下等,都开始向政府表达担忧,害怕旅游业下滑引发更广泛的经济问题。 中国游客突然“不来了”,表面上是行程取消,实际上是对安全的担忧。近期日本发生了多起针对华人的恶性事件:大阪有中国留学生遭遇勒颈抢劫,东京地铁站的同胞护照财物被洗劫一空,京都甚至传出游客受暴力侵害后失踪的消息。大家花钱是为了开心体验,没有人愿意冒生命危险去“送钱”。 数据显示,仅11月中旬开始的赴日机票退订率就达到28%,针对2026年年初的订单取消率更是高达41%。年轻一代中国游客变得更加理性,要么转向东南亚旅游,要么在国内寻找“小京都”景点,不再愿意冒险赴日。 对于追求安静的日本居民来说,这种变化或许暂时令人欣喜,但对于依赖旅游收入的民宿老板、餐饮店、导购来说,失去中国游客意味着收入骤减。 空荡的街道、无人问津的摊位、门庭冷落的茶道体验店,这种寂静并不带来舒适,而是现实的生意冷感。 所谓的“清净”,建立在他人缺席之上,但整个经济系统最终仍需要为这种表面上的安宁买单。

0 阅读:13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