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687块钱,88岁老人徐秀云就能活下去,可除了孙女,儿子闺女竟然没一个人愿意给她治,而是等她死。半夜孙女抱奶奶上医院治病时,没有一个叔伯姑姐管过,只在徐秀云治疗的9天里,借口看老人实则频繁诉苦,说自己家多不容易。孙女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只要687块钱就能“买”回徐秀云一条命,却没人去做。
88岁的徐秀云蜷缩在木板床上,后背的褥疮已经渗出血水。这间不足10平米的屋子里堆着发霉的咸菜缸,窗户缝里钻进几只蚊子,绕着床头挂着的塑料袋打转——那是老人自己缝的蚊帐。
三天前她就开始发烧,喉咙里像塞了把砂纸,可5个子女的电话始终没人接听。
衣柜顶上摆着张泛黄的合影,那是30年前的全家福。照片里徐秀云还梳着齐耳短发,怀里抱着穿开裆裤的孙子,左右站着四个儿子两个闺女。
谁也没想到,现在这些儿女宁愿每月花600多块给宠物狗办美容卡,却舍不得掏687.9元给亲娘治病。
最先赶来的是20岁的孙女小娟,这姑娘在三百里外的纺织厂打工,接到电话时正上夜班。她跟车间主任借了辆电动车,骑到半路没电了,硬是推着车子走了五里地。
推开家门时,奶奶已经烧得说胡话,嘴里念叨着早逝的小儿子——那是小娟没见过面的父亲。
县医院急诊科的灯管照得人睁不开眼,值班大夫拿着化验单直摇头:“就是普通肺炎,早两天送来连住院都不用。”
缴费窗口排着长队,小娟攥着刚取的三个月工资,手心的汗把钞票都浸软了。玻璃窗里递出来的收据上,治疗费那栏明晃晃写着687.9元。
住院部三楼走廊飘着消毒水味儿,小娟给奶奶擦身子时发现,老人贴身穿的秋衣领口都磨破了,缝补的针脚歪歪扭扭——这是徐秀云自己摸着黑缝的。
护士说病房有陪护床,可姑娘舍不得每天二十块的租金,就蜷在两张椅子拼的“床”上睡了九天。
第三天晌午,病房突然热闹起来,大姑拎着半袋苹果,二叔提着箱过期牛奶,三伯揣着包超市处理的蔫香蕉。
他们围在病床前唉声叹气,这个说刚给儿子买了婚房,那个抱怨儿媳妇又要生二胎。穿帮帮的凉鞋在瓷砖地上蹭出刺耳的声响,吵得临床大爷直按呼叫铃。
徐秀云攥着孙女的衣角不撒手,浑浊的眼睛盯着天花板,去年过生日那天,她偷偷跟街道办的人说:“我就想走的时候能穿上那件蓝布褂子。”
那是她六十岁生日闺女给买的,压在箱底二十多年,每年夏天都拿出来晒,生怕让虫蛀了。
出院那天,小娟蹲在病房门口填表,社会救助那栏需要五个直系亲属按手印,可她打遍电话不是占线就是关机。
最后是看门的大爷帮忙,用红色印泥在亲属签名处按了个猫爪印——医院后墙的野猫刚在传达室窗台上留的。
小娟推着新买的二手轮椅,轮子有点歪,走起来咯吱响。奶奶怀里抱着装药的塑料袋,突然伸手摸了摸孙女起球的袖口:“这钱,等我走了烧给你爹......”话没说完就让风呛住了,咳得整个后背都在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