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更强,中国罕见公开了 PL-15 导弹的全自动生产线,一天极限产量约达 100 枚,100 枚什么概念? 这事儿得从央视最近的一条新闻说起 —— 镜头里的 PL-15 生产线完全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机械臂精准抓取零件,智能仓储自动调度物料,整个车间只有零星几个工人在监控屏前喝茶,从组装到检测再到打包,全程几乎不用人工插手。 这条生产线采用的柔性自动化技术,能根据订单量自动调整节奏,原材料管够的话,24 小时连轴转都没问题。 再来说说这日产 100 枚的含金量,美国现役主力 AIM-120D 导弹,年产量撑死 500 枚,还得靠工人手工组装,遇到供应链卡脖子就得停工,欧洲 “流星” 导弹更夸张,单枚造价 200 万美元,产能连 PL-15 的零头都赶不上,还得满世界凑零件。 相比之下,PL-15 的全自主生产线优势明显:从芯片到发动机,所有部件都是国产,没有 “卡脖子” 风险;每枚导弹带着 “电子身份证”,生产流程可追溯,质量稳定性甩传统工艺几条街。 按极限产能算,PL-15 一个月的产量就能顶美国 AIM-120D 一年的量,这种 “下饺子” 速度在战时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每天能给一个空军师配齐超视距空战弹药。 更让同行 “破防” 的是,PL-15 的性能本就处于国际第一梯队,外贸版 PL-15E 射程 145 公里,比美国 AIM-120D 远 55 公里,还能在强电子干扰下保持 92% 的抗干扰成功率。 而中国自用版射程据说超 200 公里,配合歼 - 20 的隐身性能,完全能在敌方雷达探测范围外发起 “降维打击”。 当年巴黎航展上只能展出运 - 12 的中国军工,如今已能用全产业链实力重新定义空战规则。 参考信源:扬子晚报《底气十足&罕见!央视披露我国空空导弹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