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走到最后的时候,真是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年的时间,一路的鏖战,艰难跋涉了两万余里,人数从起初的8万余人,损失了90%之后,只剩下了数千人。腊子口之役过后,这支数千人的队伍竟又减员了1500人。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转移,毛主席参与初期指挥,部队过湘江损失大半。长征中,他一路分析形势,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遵义会议上,他的观点得到认可,逐步掌管军事指挥。从那以后,他指挥四渡赤水,迷惑敌人,部队过金沙江,避开堵截。穿越彝区时,他跟当地首领谈判,顺利通过。飞夺泸定桥后,部队翻夹金山,很多人受不了高山反应。到巴西时,部队整编陕甘支队,他任政委,继续北上。 毛泽东的长征不是一帆风顺,他从宁都会议被解除军权,失去指挥两年多。王明左倾路线主导时,他多次提出反对意见,但没被采纳。长征开始时,他甚至不在转移名单上,后来才加入。通道会议、黎平会议上,他主张改变原计划,避免去湘西与敌人硬碰。猴场会议后,中央开始调整路线。遵义会议是关键,四项决定取消博古李德指挥权,增选他为常委,会后成立三人小组,他实际负责军事。之后,他用游击战术指挥,红军在贵州云南四川转战,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追堵。四渡赤水是经典,第一次渡河没跳出包围,第二次找到缝隙,第三次用金蝉脱壳引敌去叙永,第四次趁夜过河,拉开距离。强渡金沙江后,部队用木筏过河,甩掉尾巴。会理会议上,他批评张国焘分裂倾向,巩固统一。过彝区,部队严格遵守纪律,不抢东西,与少数民族和睦。翻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很多人缺氧头疼。穿越草地,泥沼遍布,粮食短缺,每天行军几十里。到俄界时,部队剩七千多,他主持会议,整编支队。这一路,他边走边总结经验,写了不少报告,强调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原则。 中央红军长征到末期,已经从八万六千锐减到不足万,经过湘江、四渡赤水、金沙江、泸定桥、彝区、夹金山、松潘草地等关口。1935年9月俄界会议上,部队整编陕甘支队,彭德怀指挥,毛泽东政委,下设三个纵队,七千五百人。北上面临腊子口天险,国民党鲁大昌新编十四师三个团扼守,隘口两侧悬崖数百米,腊子河宽三十米深三米,敌人筑工事架机枪。9月16日战斗打响,先遣红四团分两路,一路迂回右侧崖壁,一路正面佯攻。连续冲锋伤亡重,四团调整战术,王开湘带一二连攀崖,杨成武带六连正面。战斗到17日凌晨,红军攻上崖顶,消灭敌两个营,缴枪数百,打开通道,自己伤亡几十。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电报中提到杨土司骑兵千名扰乱情报,但没影响大局。这仗虽不算大,却关键,粉碎国民党堵截计划。腊子口后,部队进哈达铺,获知陕北有根据地,决定北进。人数仍七千多,但后续行军考验大。甘肃秋凉,战士夏装单薄,夜营寒风吹。粮食每天一把青稞,饥饿常见。道路泥泞,翻山时步伐慢,有人体力不支。通渭遇国民党骑兵小股,红军击退,有零星损失。翻六盘山,风雪海拔三千,空气稀薄,很多人胸闷。缺药,伤病增,有人冻饿牺牲。10月近陕北,东北军阻击,吴起镇战斗,红军歼敌一部。吴起会议报告,从腊子口到此,一个月减员超一千五百,主因疲劳寒饿疾病,非战斗多。到时剩六千,部队疲惫补给少。 腊子口战役是长征中以弱胜强例子,红军陕甘支队没重武器,靠步枪手榴弹对敌工事。敌人部署严,木桥山口全封锁,红军初攻不下,死伤惨。调整后,迂回队攀绝壁,敌没想到。战斗细节显示,红军用夜色掩护,摸索上崖,肉搏刺刀。胜利后,部队没停,快速北上,避免敌增援。哈达铺休整,从报纸知陕北红军情报,这情报关键,改变原去甘南计划。后续行军,天气转冷影响大,很多战士没棉衣,露营时只能挤一起取暖。粮食问题严重,青稞煮粥稀薄,营养不足。泥沼路段,行军速度降,有人陷泥需拉出。通渭战斗,小规模,但暴露补给弱点。六盘山是最后大山,海拔高,风雪加剧减员。很多人雪盲或冻伤,行进中倒下比例高。缺医,简单包扎继续。吴起镇战斗,东北军109师一部,红军设伏歼灭,但自己也有损失。会议总结显示,减员1500多,具体因行军条件恶劣,饥寒交迫,疾病流行。到达陕北时,部队已山穷水尽,但会师在即。这段历史说明,长征末期减员不是单一战役,而是积累问题爆发。 腊子口后减员重,但陕甘支队10月19日到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长征结束。11月直罗镇战役,红军歼国民党109师,巩固陕甘根据地。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三大主力齐聚西北。毛泽东主持瓦窑堡会议,指出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他领导敌后根据地开辟。平型关战役,八路军设伏歼日军千余。百团大战,破坏日军铁路桥梁。延安整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5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解放战争,他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包围沈阳,淮海围歼黄百韬兵团,平津控制北京。国民党败退,1949年10月1日,他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