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原本预计印度会因长期反对该项目而表现得异常激烈,但出乎意料的是,莫迪政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保持低调。然而,在四天的沉默之后,印度终于决定对中国提出外交关切,表达了对生物多样性可能受损以及民众生计问题的担忧。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作出了回应。他指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建设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所有规划和设计都严格遵循中国行业的最高标准。工程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生态环保,多次避让了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尽力保留原始生态系统。他进一步强调,这一项目有助于流域的防灾减灾,并且不会对下游地区带来不利影响。
实际上,印度完全清楚该水电项目对下游的影响有多大。郭嘉昆回应时还特别提到,中方已与下游国家在水文报汛、防洪减灾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并与相关国家就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进行了必要的沟通。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下游国家的合作,造福流域的人民。这表明,在项目开工之前,中国已经与下游国家充分沟通,以减少可能的负面影响。那么,既然如此,印度为何还要提出外交关切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莫迪政府在面临国内民意压力时,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来回应。过去,为了争取选票,印度人民党曾煽动民粹情绪,强化了对中国的对抗立场,特别是将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作为一个潜在的威胁来炒作。如今,项目已经开工,若莫迪政府再不表态,国内民众必定会感到疑虑,认为政府之前的强硬立场不过是空口无凭,甚至怀疑这一项目的负面影响被过度夸大。
换言之,莫迪政府实际上正在应对民粹主义的反噬。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必须作出一些外交上的姿态,向中国提出关切,以安抚国内的民众情绪,防止选票流失给政治对手。如果以莫迪政府一贯的做法来看,这样的外交关切绝不会仅仅止步于一次简单的表态,最起码应向中方提出交涉,甚至召见大使。
对于莫迪政府而言,当前局面相当复杂。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使得印度不得不调整对华关系;另一方面,过去的反华宣传又让政府面临国内的强大反弹。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得罪任何一方,将考验莫迪政府的外交智慧。若处理不好,可能会陷入两头不得罪的困境,形势将变得相当尴尬。
归根结底,莫迪政府以前所实行的“骑墙政策”已难以为继。这种试图同时在经济上依赖金砖国家,在安全上依赖G7的外交策略,已走到了尽头。因此,印度的外交政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重大调整。未来,印度要么加强与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在金砖框架内的合作,抵制美国的经济霸凌,要么完全倾向美国,成为反华的急先锋。
事实上,通过外长苏杰生借助上合组织外长会议访华这一标志性事件,可以看出莫迪政府已经作出选择。甚至在向中国提出外交关切时,印度还恢复了对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向中方表示善意,避免外界误解其外交关切的真实意图。
总体而言,莫迪政府目前的做法值得肯定,显示出其希望尽快改善中印关系的积极态度。毕竟,获得中国支持,印度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才能拥有更多话语权和更好的议价空间。然而,我们不应对莫迪政府抱有过高期望。虽然眼下其改善中印关系的动机是由于美国高关税政策的压力,但如果国际局势发生变化,莫迪政府是否会再次重蹈“骑墙”的覆辙,仍然难以预测。希望莫迪政府能在未来摒弃朝三暮四的外交策略,稳定国家方向,因为频繁的反复可能并不会为印度带来实质性利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