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对美国亮剑了!慕尼黑会议上,当王毅被问到中美关系时,他说:如果美国要合作,那可以合作,如果美方不愿意,执意要打压中国、遏制中国,我们必将奉陪到底,必将坚定回击美方!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中国专场”活动上,面对国际社会都在关注的中美关系问题,用一番硬气的话回应了美国的步步紧逼。 王毅说得很清楚,中国一直抱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态度对待中美关系,可要是美国非要选对抗这条路,中方肯定会用坚定行动护住国家的核心利益。这立场不只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延续,更是对这几年美国一连串单边霸凌行为的有力回怼。 慕尼黑安全会议作为全球安全领域的重要平台,向来是大国亮明自己战略想法的地方。王毅在发言里强调,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有责任维护全球稳定。 他提到,中国对美政策一直很稳定,不会因为外部施压就随便变,这能看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沉稳。但这份善意,美国并没给出对等的回应。 从2024年开始,美国就拿所谓的“国家安全”当借口,对着中国的航运、造船、人工智能这些关键领域使出了一连串打压手段,想靠301调查、提高关税、限制芯片出口这些办法,按住中国发展的势头。 在航运领域,美国的打压特别明显。2024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应国内五大工会的请求,启动了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 过了整整一年,美国在2025年1月发布报告,说中国有“不合理贸易行为”,还在4月推出了更狠的措施,打算对中国船舶停靠美国港口收高额费用,最高能到每净吨140美元。这招不光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还直接冲击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有近3.7万艘停靠美国港口的船都和中国有关系,要是美国这措施真落地,单靠港费一项,每年就能从中国企业手里拿走几百亿美元。 同一时间,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封锁也更严了。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废掉了拜登政府留下的《人工智能扩散暂行最终规则》,换成了更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措施,明着禁止全球用华为昇腾芯片,还警告企业不能给中国人工智能模型提供算力支持。 这种“技术断链”的招数,本来是想卡中国高科技的脖子,没想到反而倒逼中国企业加快了自主创新的脚步。 在上海举办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科技企业展示了从芯片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突破,华为昇腾芯片已经在不少关键领域能顶上用了,深度求索这些企业的大模型技术还拿到了国际订单。 面对美国一步步紧逼,中国的反制措施快准狠。2025年3月,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农产品加征了关税,涉及鸡肉、小麦、玉米这些品类,最高税率到了15%。 4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又把对美商品加征的关税比例提到了84%,同时把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对稀土这类战略资源实施出口管制。 这些措施不光是回怼美国的贸易霸凌,更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手段。就像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说的,任何执行或者帮着执行美国非法措施的行为,都会被中国法律追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反制不是单纯对着干,而是守住底线的同时,还留着对话的窗口。2025年7月,中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经贸会谈,双方同意延长部分关税的暂停期,还就供应链稳定这些话题展开了磋商。 这种“斗而不破”的状态,既显出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也能看出对全球经济稳定的责任感。 王毅在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时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来共享发展机遇。 国际社会都在盯着中美博弈的走向。欧盟在2025年4月通过了对美国钢铝关税的反制措施,加拿大、墨西哥这些国家也采取了相应行动。这一连串反应说明,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在引发全球的反对。 法国《世界报》就分析说,虽然中美之间的竞争还在持续,但双方的口气已经悄悄有了变化,华盛顿也开始意识到,对抗太厉害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看未来,中美关系会怎么走,就看美国能不能丢掉零和思维。中国一直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解决分歧,但也做好了应对任何挑战的准备。 正像王毅说的,中方会坚定回击一切遏制打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权利。这种“以斗争求合作”的策略,既是从历史经验里总结出来的,也是对现实局势的清醒判断。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想把世界拖进“新冷战”的想法都不会受欢迎,而中国的坚定立场,正在给动荡的国际秩序增添宝贵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