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团建太会玩了要说玩,古人真的是祖宗级别的,来看看古人在涉及到玩这个项目的时候

墨者善受本人 2025-09-21 13:59:00

古人团建太会玩了要说玩,古人真的是祖宗级别的,来看看古人在涉及到玩这个项目的时候,折腾出来多少花样吧!

从王公贵族到市井百姓,从文人雅士到稚童老叟,古人玩的花样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既充满烟火气,又饱含文化意趣。

文人雅士的玩,讲究“雅”与“趣”的融合。王羲之在兰亭组织的“曲水流觞”,众人环坐溪边,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便赋诗一首,既考验才情又充满闲趣,这种文人雅集的玩法延续千年,衍生出琴棋书画茶等雅事。宋代文人最喜“投壶”,将箭矢投入远处壶中,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手眼协调与心手相应,苏轼曾在诗中记载“投壶声断弹棋罢,闲展道书看”,可见其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明清文人更爱“斗草”,端午时节采集百草,以草名相对,或以草的韧性较量,《红楼梦》中香菱与丫鬟斗草的场景,便将这种雅致游戏描绘得生动有趣。

民间的玩则充满生活智慧与集体欢腾。汉代的“百戏”包含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形式,街头巷尾搭起棚子,吞刀吐火、走索缘竿的表演总能引来万人空巷。唐代盛行“踏青”,长安人在三月三日倾城而出,曲江池畔放风筝、荡秋千、斗花,杜甫笔下“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正是这一场景的写照。宋代市民文化发达,瓦舍勾栏里既有说书、杂剧,也有“蹴鞠”“捶丸”等体育游戏——捶丸类似现代高尔夫,玩家用木棍将球打入洞内,规则之精巧令人叹服。明清时期,民间游戏更趋丰富,北方的“冰嬉”在冬季结冰的河面上进行,滑冰、冰上蹴鞠热闹非凡;南方的“龙舟竞渡”在端午上演,鼓声震天中展现集体协作的力量。

宫廷之中,玩的花样则更显奢华与精致。唐代宫廷盛行“马球”,皇帝与大臣骑马挥杖击球,既是娱乐也是军事训练,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便记录了这一场景。宋代皇室喜爱“傀儡戏”,用提线、杖头操控木偶,表演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甚至有专门的“傀儡师”在宫中供职。清代宫廷的“冰嬉”规模更大,数千人在北海冰面表演,既有速滑、花样滑,也有冰上射箭、冰上舞龙,成为冬日里的盛大庆典。

就连孩童的玩也充满童真与巧思。古代儿童玩“竹马”,将竹竿当马骑,口中喊着“得得得”模仿马蹄声;“陀螺”用木头制成,抽打着旋转不停;“风筝”在清明时节放飞,不仅是游戏,还寄托着“放晦气”的民俗寓意。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儿童放风筝时会剪断丝线,任其飘走,认为这样能带走疾病与灾祸。

古人的玩,从来不是简单的消遣,而是与文化、民俗、艺术深度融合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文人的雅集、民间的杂耍,还是宫廷的宴乐、孩童的游戏,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智慧的追求。这些流传千年的玩法,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当我们在公园里下棋、放风筝、踢毽子时,其实是在与古人共享同一份简单的快乐。

0 阅读:0
墨者善受本人

墨者善受本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