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新加坡媒体人杨丹旭认为,中欧之间的一些鸿沟,虽不如中美矛盾般尖锐,但也不可能因为

新加坡媒体人杨丹旭认为,中欧之间的一些鸿沟,虽不如中美矛盾般尖锐,但也不可能因为美国的闹腾而轻易弥合。中欧之间有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中国制造能力突飞猛进,以及通过出口平衡内需不足的经济模式,也动摇了欧洲工业主权根基。 中欧之间的分歧并非因美国政策变动而产生,自然也不会因其而消失。双方在政治体制、人权理念和市场规则上的差异是结构性的,这决定了中欧关系难以实现真正的战略互信。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已直接冲击欧洲的工业体系,新能源、机械装备等领域的技术赶超让欧洲感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中国通过出口消化产能的经济模式,客观上挤压了欧洲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这种产业竞争的矛盾远比意识形态分歧更为现实。 欧洲对华政策正在"去风险化"框架下调整,既不愿完全追随美国对华脱钩,也难以接受中国产业扩张对其经济主权的侵蚀。中欧关系已进入"竞合平衡"的新阶段,双方需要在博弈中重新划定利益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