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延安缺少物资,陷入困境,毛主席不禁感慨:“延安困难极了。”就在这时,铁道游击队给延安送来了1万两黄金!
1942年的冬天,延安的日子不好过。物资短缺,经济被封锁,战士们吃不饱,前线压力山大。毛主席看着这一切,忍不住叹息:“延安困难极了。”可就在这关键时刻,远在山东的铁道游击队站了出来。他们筹集了1万两黄金,冒着生命危险,要把这笔救命钱送到延安。沿途敌人密布,风险重重。铁道游击队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942年,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肩负着指挥全国抗战的重任。可惜,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粮食、药品、武器样样都缺。尤其是货币流通不畅,部队连基本的军饷都发不下来。战士们穿着破棉袄,啃着硬邦邦的窝头,日子过得紧巴巴。毛主席那句“延安困难极了”,真是道出了当时的心酸。 黄金在这时候就成了救命稻草。1万两黄金,换算成当时的货币,能买多少粮食、药品和武器啊!这笔钱要是到了延安,就能解燃眉之急,让部队缓口气,继续坚持抗战。所以,铁道游击队送黄金这事儿,真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关系到革命全局的大事。
说到铁道游击队,得先说说他们的来头。这支队伍活跃在山东枣庄一带,主要是鲁南的铁路工人、农民和一些抗日志士组成的。他们没啥正规编制,却靠着一股子拼劲,专门跟日本鬼子对着干。扒火车、炸铁路、截物资,干得那叫一个漂亮。因为他们神出鬼没,日本人一提“铁道游击队”就头疼。 1942年,延安的困境传到山东,游击队听说后,觉得不能袖手旁观。当时的队长刘洪是个有主意的人,他跟队员们一合计,决定筹黄金支援延安。1万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今天的几千万人民币。他们哪来这么多钱呢?主要靠平时截获敌人的物资,变卖成黄金,再加上一些地方群众的捐助,硬是一点一点凑齐了。 筹黄金的过程可没那么简单。铁道游击队平时打游击,弄到的大多是粮食、布匹、武器这些实物,要把这些换成黄金,得冒不少风险。他们得找地下交易渠道,跟一些可靠的商人接头,把物资偷偷卖出去。那时候,日本人和汉奸盯得紧,稍不留神就可能暴露。队员们常常夜里行动,带着东西翻山越岭,躲过敌人的岗哨。 有一次,他们截了一车日本人的军用物资,本来想着能换不少黄金,结果交易时差点被汉奸出卖。好在队员们机灵,临时改了地点,才保住货。可这样的惊险事儿,不是一回两回。黄金攒到1万两,真的是拿命拼出来的。
黄金凑齐了,怎么送到延安又是个大问题。从山东到陕西,千里迢迢,中间隔着敌占区和封锁线。日本人、国民党特务、土匪,哪一个都不好惹。铁道游击队挑了几个胆大心细的队员,组成小分队,带着黄金上路。 他们不敢走大路,全程靠小道、山路,晚上赶路,白天藏起来。黄金重啊,1万两得几十斤,背着走可不是闹着玩的。队员们轮流扛,肩膀都磨出血了。路上还得防着敌人巡逻,几次差点跟日本人的队伍撞上。好在他们熟悉地形,靠着机智和运气,一次次化险为夷。 最难的是过黄河。那时候河面被敌人控制,渡船不敢随便接人。游击队硬是找了条破渔船,趁着夜黑风高,偷偷划过去。船小,水急,差点翻了,黄金要是掉河里,那就全完了。幸好队员们齐心协力,总算过了这一关。 1942年底,黄金终于送到延安。1万两黄金,对当时的边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这笔钱被用来采购粮食、药品,还发了一部分军饷,让部队缓过劲来。更重要的是,这件事鼓舞了士气。大家伙儿一看,连山东的游击队都这么拼,咱们还有啥理由不坚持呢? 这批黄金不光是物资上的支援,更是精神上的力量。它让延安的同志们看到,全国的抗战力量是连在一起的,不管多难,大家都在一条心。这也证明了铁道游击队的担当,他们用行动告诉所有人,革命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千千万万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