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有一个国民党士兵饿的实在受不了了,跑到了解放军阵地,竟然背回一袋子馒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12 09:06:47

1948年,有一个国民党士兵饿的实在受不了了,跑到了解放军阵地,竟然背回一袋子馒头。战友们一拥而上,兴奋的问他馒头哪来的?他回:“跟解放军借的!” 郭占山,河南叶县人,家里穷得叮当响,种地养不活自己,年轻时就被迫加入国民党军队混口饭吃。到1948年,他混到国民党85师225团副班长的位置,带着一小队人守在中原战场上。那年月,战争把人都逼到绝路上,他见惯了打仗的惨烈,也看透了部队里上头的无能和士兵的苦日子。 那时候正是淮海战役,1948年冬天,国民党黄维兵团被围在双堆集,补给全断了,吃不上饭,穿不上暖,士兵们冻得直哆嗦。郭占山手下的弟兄们饿得脸都绿了,有的连枪都拿不稳。他当副班长,看着这帮人一天天熬不下去,心里跟猫抓似的。国民党那边,上头还克扣粮食,自己吃饱了不管下面死活,士气早就崩了。 双堆集被围得死死的,国民党这边是饿死冻死的命,郭占山听说了解放军的待遇——投过去不仅有饭吃,还有衣服穿,甚至还能分地。这消息是从解放军的传单和喊话里传来的,算是给了他点活下去的念想。12月10日夜里,他下狠心干一票大的,决定去试试。他找了块破床单披身上,装成雪堆往解放军那边爬,风雪刮得脸生疼,可他知道回头就是死路。 到了解放军阵地,他举着块破布条当白旗晃了晃,意思是投诚。解放军4纵10旅29团的战士把他拉上来,带到指挥部。指导员刘学轩见他瘦得跟竹竿似的,立马让人拿来馒头和热水。郭占山一口气吃了四个馒头,喝了热水才缓过来。他跟刘学轩说,自己不是光为自己来的,还想带点吃的回去救战友,顺便劝他们一块投过来。这想法挺实在,既救命又讲义气。 刘学轩听完没多犹豫,同意了郭占山的要求,让人装了一麻袋馒头给他。郭占山背着这麻袋,踩着厚雪往回走,路上差点没累趴下。回到国民党战壕,战友们一见这白花花的馒头,眼都直了,扑上来就抢着吃,有人吃得眼泪都掉下来。问他哪来的,他喘着气说:“跟解放军借的!”这话听着随意,可背后是他拿命换来的。 战友们吃饱了听他讲经过,27个人合计了一下,觉得跟着国民党没活路,第二天凌晨就一块投了过去。这袋馒头不光填了肚子,还直接拉了一队人投诚,算是郭占山用命和脑子换来的结果。 投过去后,郭占山和这帮人被编进解放军4纵10旅29团。因为前线物资紧,他们先穿着国民党军服,帽子上缝个五角星当标记。他干劲挺足,仗着熟悉国民党阵地,带着解放军打了好几个关键点。他还当过劝降代表,跑回去喊话,讲解放军的好政策,又拉了几百号人过来,直接把国民党那边搞得更乱。 他还给解放军提供了徐州一带的国民党兵力情报,阵地咋摆、哪块弱,都说得清清楚楚,帮解放军更快拿下胜仗。12月11日到15日的战斗,他冲在前头,带着人攻指挥部、拆坦克,干得挺猛。因为穿着国民党军服,他还被自己人误伤过两次,幸好没大事。12月16日他负了伤,但还是咬牙撑到最后。 淮海战役打完,郭占山的事在解放军里传开了,成了激励人的例子。他的故事被记下来,算是普通士兵在绝境里翻盘的活样本。后来咋样没太多记载,可能继续在部队干,也可能回家种地去了,但他的选择确实救了自己,也救了别人。 郭占山这人没啥大理想,就是个想活下去的普通兵。国民党那边把他逼到绝路上,解放军给了他条活路,他抓住了,还顺手拉了战友一把。这事听着传奇,可细想挺接地气——饿急了,谁不想找口饭吃?他的胆子不是天生的,是被逼出来的。他拿命换馒头,不是为了当英雄,就是想活命,顺便让弟兄们也活命。 解放军这边也聪明,给了馒头还放他回去劝降,一麻袋馒头换27个兵,再加上后来几百人投诚,这买卖划算得很。郭占山夹在中间,既是棋子也是玩家,靠着点小聪明和义气,把自己和一帮人从死路上拽了回来。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骂我必破财倒霉

骂我必破财倒霉

1
2025-08-12 11:01

这个电影《大决战》有拍过,被围困多日,结果空投下来的全是武器弹药,一点吃的都没有[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