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飞行员跳伞后就不能射杀?即使在战场杀红了眼,也不能杀飞行员,因为日本试过了,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28 18:16:09

为何飞行员跳伞后就不能射杀?即使在战场杀红了眼,也不能杀飞行员,因为日本试过了,压根承担不起后果! 二战那时候,空战刚成气候,各国其实早有个不成文的默契。飞行员要是跳了伞,就等于手里的武器没了,跟待宰的羔羊没区别,没必要赶尽杀绝。更关键的是,培养一个飞行员的成本高得吓人,比造十架飞机都金贵。 就说日本海军,当年搞的是精兵政策,飞行员入门门槛高得离谱,训练淘汰率能到百分之五十,还得去中国战场刷实战经验才能独当一面。算下来,培养一个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至少要五年时间,这可不是随便拉个人练俩月就能顶上的。 可日本偏偏要反着来,不光不把这默契当回事,还把射杀跳伞飞行员当成实战科目来练。南京空战的时候,他们对着中国和苏联的跳伞飞行员开火,到了太平洋战场,遇上美军飞行员弃机逃生,照样毫不留情地扫射。 1943年就出过这么一档子事,美军一架B-24轰炸机被日军零式战机拦截,机组人员被迫跳伞,结果日军战机竟然绕着降落伞疯狂射击,摆明了不给活路。那时候日军觉得自己飞行员素质高,耗得起,殊不知这举动直接点燃了美军的复仇之火。 美军本来就记仇,被日军这么折腾,干脆也撕破了脸。之前还多少讲点规矩,后来见着日军飞行员跳伞,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机炮扫射,压根不给投降的机会。这报复来得又快又狠,日本很快就尝到了苦果。 要知道太平洋战争拼的就是空中力量,日军那些久经沙场的老飞行员都是宝贝疙瘩,可经不住这么消耗。1942年到1943年短短半年,日军就损失了两千三百多名飞行员,全是能挑大梁的老手。 更要命的是,美军的报复还不止于射杀普通飞行员。1943年春天,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逮着了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行程。这可是策划珍珠港事件的主谋,美军哪能放过机会,直接派了18架P-38战斗机长途奔袭,在布干维尔岛上空设伏。 当时山本坐的轰炸机有零式战机护航,可美军早有准备,一部分战机缠住护航机,剩下的直奔轰炸机猛攻。 最终山本的座机被打下来,一头扎进了丛林,机上人员无一生还。这一下不光是日本海军没了主心骨,更让日军飞行员彻底慌了神——连最高指挥官都保不住,自己跳伞后能有好果子吃吗? 日军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多大的祸。飞机打坏了能造,航母沉了能补,可飞行员死一个就少一个,新补上来的学员没经过足够训练,上去就是送人头。到1943年,开战前的那些精英飞行员已经所剩无几,日本海军的空战能力直接断崖式下滑。 之前靠着零式战机横扫太平洋的威风彻底没了,后来的瓜岛战役、圣克鲁斯海战,日军战机只能被动挨打,制空权一点点丢了个干净。这时候他们再想遵守规矩都晚了,美军根本不接茬,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松口。 日本的惨痛教训摆在哪儿,其他国家谁也不傻,都明白射杀跳伞飞行员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你今天杀了人家的飞行员,明天人家就敢加倍报复,到最后只会陷入“飞行员越打越少,空战越打越输”的死循环。而且这事儿不光影响战场局势,还会坏了国际名声,等于把自己架在不义的位置上。 后来到1977年,《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终于把这事儿写进了明文。里面明确规定,从遇难飞机上跳伞的人,降落过程中不能成为攻击目标。 不过这规矩也分情况,伞兵不算在内,因为他们跳伞是带着武器去作战的,跟手无寸铁的飞行员完全两码事。 但不管有没有公约约束,各国心里都门儿清,真要是杀红了眼对跳伞飞行员下手,最后承担后果的还是自己。 当年日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觉得能靠射杀飞行员削弱对手,结果把自己的空中力量根基给毁了。到战争后期,日军新飞行员连基本的空战技巧都没掌握,上去就被美军当靶子打,彻底失去了还手之力。 这教训太深刻,以至于现在就算战场打得再激烈,也没人敢轻易碰跳伞的飞行员——谁也不想重蹈日本的覆辙,承担那种无可挽回的损失。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